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20 德 DB5331 宏 州 地 方 标 准 DB 5331/T18.1—2019 代替 DG5331/T18.1-2016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 第 1 部分 品种选择 2019 - 12-30 发布 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01 - 20 实施 发 布 DB5331/T18.1—2019 前  言 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的实际需要,为规范德宏州水稻生产的种植行为,制定《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 合规范》,本规范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 1 部分:品种选择; ——第 2 部分:育秧技术; ——第 3 部分:插秧技术; ——第 4 部分:大田管理技术; 本标准是《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德宏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选礼、王白、王白昌、段学聪、柴霞、杨雪莲、杨俊华、杨荣教、岩所 I DB5331/T18.1—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 第1部分 品种选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德宏水稻生产技术中水稻品种选择的术语与定义、品种选择的要求、购种及保存方 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范围内水稻的生产,云南省相同生态区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程 3.1 良种 在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在生产上有推广价值,经 济效益好,受群众欢迎的优良品种。 3.2 常规稻品种 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的品种。 3.3 杂交稻品种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组合。 3.4 中稻 全生育期在120d~150d的半晚熟稻。 3.5 晚稻 1 DB5331/T18.1—2019 全生育期在150d~170d的水稻品种。 3.6 全生育期 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4 4.1 品种选择要求 选择范围 选择通过国家或云南省审定合法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4.2 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 符合GB 4404.1要求。常规稻: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籼稻水 分不高于13.0%,粳稻水分不高于14.5%;杂交稻: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 于80.0%,籼稻水分不高于13.0%,粳稻水分不高于14.5%。 4.3 符合市场需求 食用稻品种品质达三级米以上标准;加工型品种符合制作饵丝、米线、凉粉等要求。 4.4 抗逆性强、丰产性好 选择生育期适中,田间长势好,植株整齐一致,生育前期生长稳健,光合作用能力强,生育后期 叶寿命长,灌浆进度快,植株不易早衰,能活杆成熟;分蘖力强、有效分蘖力高、株型紧凑适中、杆 壮、大穗、结实率高;抗倒伏,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坝区品 种耐肥性要好,山区品种耐寒性、耐瘠性好。 5 5.1 购种及保存方法 品种选购 外包装要符合 GB 20464 的规定。 5.2 种子保存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 2 DB5331/T18.1—2019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方法 表 A.1 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品种 名称 来源 类型 川谷优7329 宜香优2115 明两优527 宜香1A/雅恢2115 川谷A/泸恢7329 宜香1A/雅恢2115 明香10S/蜀恢527 中籼型三系杂交稻 审定 号 宜优673 中籼型三系杂交稻 滇审稻2010005;国审稻 中籼迟熟型三系杂交稻 滇审稻2013008 2009018 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 国审稻2012003 滇审稻2013012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 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 研究所等育种单位和公司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 学研究所,福建六三种业有 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限责任公司 a) a) 德香074AX成恢727 深97A×R2134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滇审稻2007 国审稻20080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 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 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 所 a) 特性 133.8d,有效穗数 16.6 万穗 13.4 万穗/667 ㎡,株高 121.2cm, 穗 12.3 万穗/667 ㎡、株高 效穗数 16.8 万穗/667 ㎡, 数 14.3 万 /667 ㎡ , 株 高 数 15.7 万 穗 /667 ㎡ , 株 高 /667 ㎡,株高 132.4cm,穗长 穗长 27.6cm,穗粒数 175.4 粒, 120.5cm,穗长 28.2cm,穗 株 高 119.9cm 、 穗 长 116.4cm、穗长 25.3cm,穗粒 115.5cm,穗长 26.0cm,穗粒 28.1cm,穗粒数 152.6 粒,结 结实率 83.2%,千粒重 31.2g; 粒 数 161.2 粒 , 结 实 率 26.5cm,长宽比 3.9,穗粒 数 164.6 粒;结实率 82.5%, 数 161.4 粒,结实率 81.9%, 实率 75.8%,千粒重 30.9g; b) 83.6%,千粒重 32.8g; 数 154.5 粒; 结实率 82.4%, 千粒重 31.6g; b) 81.9%、长宽比 2.7、垩白粒率 84%、 b) 全 生 育 期 145d, 有 效 穗 整 精 米 率 55.2% 、 出 糙 率 全生育期 145d,有效 全生育期 128d,有 a)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 特征 全 生 育 期 110d ~ a) 深优9734 中籼迟熟型杂交水稻 选育 单位 德优4727 全生育期 142d,有效穗 a) 全生育期 140d,有效穗 千粒重 29.0g; 千粒重 25.6g; b) 比 3.1,垩白粒率 52%,垩白 垩白度 23.1%、胶稠度 84mm、直链 比 2.9,粒长 7.6mm,垩白粒 b) 率 68.3%,长宽比 2.8,垩白 比 2.8,垩白粒率 13%,垩白 度 6.7%,胶稠度 66mm,直链 淀 粉 含 量 22.2% 、 蛋 白 质 含 量 率 16%,垩白度 2.2%,胶稠 米率 61.4%,长宽比 3:4, 米率 38%,垩白度 4.2%,胶稠 度 2.2%,胶稠度 68mm,直链 整精米率 49.8%,长宽 整精米率 56.7%,长宽 糙米率 81.3%,整精 糙米率 80.9%,整精米 b) 整精米率 63.0%,长宽 1 DB5331/T18.1—2019 淀粉含量 16.4%; 7.6%; c) c)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度 74mm , 直 链 淀 粉 含 量 抗性:2011 年叶瘟 6、5、7、 16.6%、蛋白质含量 8.2%; 垩 白 米 率 19% , 垩 白 度 度 86mm,直链淀粉含量 15%, 淀粉含量 14.9%。; 3.6%,胶稠度 80mm,直链 蛋白质含量 9.7%; 淀粉含量 12.2%; c) 4.1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9 级; 4 级,颈瘟 5、7、5、5 级,抗白 c) 白叶枯病 9 级;褐飞虱 7 级; 2010 年叶瘟 3、4、3、4 级, c) 叶枯、细条病。 熟期转色好。 稻瘟病抗性鉴定: 颈瘟 7、5、7、7 级。 抗性:稻瘟病抗性综 c) 抗性:苗叶瘟 5~6 级,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2.1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3 穗瘟 5~7 级。 级,抗性频率 64.1%;褐飞虱 合指数 5.0~8.3;白叶枯 9 级。 病致病Ⅳ型 5~7 级,Ⅴ型 7 级。 适应 性及 产量 表现 栽培 适宜海拔 1300m 以下区域种 适宜德宏海拔 1300m 以下区域种 植,一般 667 ㎡产量 植,一般每 667 ㎡产量 600kg~650 600kg~650kg。 ㎏。 a) 技术要点:①做好 a) 技术要点:①做好种子药 适宜海拔 1300m 以下的坝区 种植,一般每 667 ㎡产量 550kg~600kg。 a) 技术要点:①做好药 剂浸种工作;②精播匀播,培育壮 剂浸种工作;②精播匀播, 要点 播,培育壮秧;③规范栽插: 秧;③规范栽插:人工栽插, 每 667 培育壮秧;③规范栽插:人 及注 人工栽插,每 667 ㎡ 1.3 万穴 ㎡ 1.3 万穴~1.7 万穴(每穴 1 苗), 工栽插, 每 667 ㎡ 1.3 万穴 意事 ~1.7 万穴(每穴 1 苗),机插 机插每 667 ㎡ 1.1 万穴~1.5 万穴 项 每 667 ㎡ 1.1 万穴~1.5 万穴 (每穴 1 苗~3 苗);④科学管水: (每穴 1 苗~3 苗) ;④科学管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晒田控苗、 技术 种子药剂浸种工作;②精播匀 ~1.7 万穴(每穴 1 苗),机 插每 667 ㎡ 1.1 万穴~1.5 万 穴(每穴 1 苗~3 苗);④科 学管水:浅水栽秧、薄水分 有水孕穗、干湿壮籽;⑤平衡施肥: 蘖、晒田控苗、有水孕穗、 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 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肥配 干湿壮籽;⑤平衡施肥:有 水: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控 合使用;⑥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 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 合,氮、磷、钾肥配合使用; 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 肥配合使用;⑥加强病虫害 ⑥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 病、稻飞虱、稻叶蝉、螟虫的防治 防治,重点做好稻瘟病、纹 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 工作;⑦适时收割。 ⑤平衡施肥:有机无机相结 病、稻飞虱、螟虫的防治工作; ⑦适时收割。 b) 注意事项:水肥条件好 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 虱、稻叶蝉、螟虫等防治工 作;⑦适时收割。 适宜海拔 1300m 以下的坝 适宜德宏海拔 1300m 以下的 区种植,一般每 667 ㎡产量 坝区种植,一般每 667 ㎡产量

pdf文档 DB5331-T 18.1-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第1部分品种选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31-T 18.1-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第1部分品种选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331-T 18.1-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第1部分品种选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331-T 18.1-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第1部分品种选择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05: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