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B 4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9 - 09 - 23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23 实施 发 布 DB13/T 505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华格、刘慧芳、倪慧勇、张志全、韩燕、代宝柱、杨玉英、王红、李金杰、 康振江、张梦雪、白飞英。 I DB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放养鸡球虫病的病原种类、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防治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放牧、半放牧的规模养鸡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农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DB13/T 2661-2018 太行鸡生态放养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放养鸡 大部分时间接触地面活动的鸡群。 4 主要病原 4.1 病原种类 目前河北省内太行山区存在的、寄生于鸡的主要病源有5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 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 。 4.2 病原发育史 球虫的发育包括孢子发育、裂殖发育和配子发育三个阶段,孢子发育在体外进行,裂殖发育和配 子发育在鸡体内完成。从鸡采吃孢子化卵囊到排出未孢子化卵囊需要5 d~7 d。 4.2.1 孢子发育 1 DB13/T 5058—2019 在外界适宜的氧气、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球虫卵囊经孢子化发育至感染阶段。 4.2.2 裂殖发育 感染性卵囊被鸡采食后,在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发育,生成许多裂殖子。 4.2.3 配子发育 裂殖子又钻入新的肠粘膜细胞中进行配子发育,释放出雌雄两种配子体,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 周围很快形成两层壁,变成卵囊,最终随鸡粪排出未孢子化卵囊,此时球虫卵囊完成一个发育循环。 5 流行特点 5.1 发病季节 从4月份开始到9月末为流行季节,以7~8月份最为严重 。 5.2 发病日龄 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多发于15~50日龄的雏鸡和放养后的青年鸡,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 抵抗力。 5.3 传播途径 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被病鸡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群感染球虫主 要是吃了感染性的卵囊。 5.4 发病特点 高温潮湿、鸡群拥挤、维生素缺乏、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时多发,一般鸡球虫病发病率可 达50 %~70 %,死亡率达20 %~30 %甚至更高。 6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6.1 急性球虫病 病程多为1~2周,多见于雏鸡,发病初期精神沉郁、羽毛蓬乱、不爱活动、食欲废绝,鸡冠及可 视粘膜苍白,逐渐消瘦,排出血便,3 d~5 d内发生死亡。 6.1.1 急性盲肠球虫病 鸡群发病时排出大量新鲜血便,多于1 d~2 d内死亡,雏鸡死亡率高达50 %~80 %。 剖检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可见盲肠肿胀、出血严重;盲肠粘膜出血或坏死,内充满血液或血凝 块。 6.1.2 急性小肠球虫病 鸡突然排出大量带粘液血便,呈红黑色,1 d~2 d死亡,临床表现与与急性盲肠球虫病相似,但死 亡率高,恢复慢。 剖检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可见小肠中段高度肿胀、长度缩短到原来的1/3~1/2,小肠粘膜上有 大量粟粒大出血或坏死,小肠内大量出血。 2 DB13/T 5058—2019 6.2 慢性球虫病 临床诊断不明显,病鸡逐渐消瘦,表现为食欲下降、排出水样不消化饲料,精神不振、生长发育 迟缓。 病变主要位于小肠前段和十二指肠,肠壁有扩张、增厚,肠粘膜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或有 密集出血点。 7 诊断 7.1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即可初步做出判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7.2 实验室诊断 7.2.1 直接涂片法 取一张清洁载玻片,在中间滴1-2滴生理盐水,用牙签挑取一小块带血便粪便,放在载玻片上与生 理盐水充分混合,盖上载玻片,进行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卵囊即为感染。 7.2.2 漂浮法 将病鸡的新鲜粪便用饱和食盐水稀释,混匀,静置30 min,使卵囊集中于液面,取上清液,镜检 发现卵囊即为感染。 7.2.3 肠内容物或肠组织病原检查 剖检取肠内容物或肠粘膜刮取物做成抹片,用姬姆萨液染色后镜检,发现卵圆形、椭圆形,无色 或略带淡绿色、黄褐色的两层囊壁物即为球虫卵囊。 8 防治 8.1 科学管理 8.1.1 保持鸡舍、用具、栖架清洁干燥, 8.1.2 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杀死虫卵。 8.1.3 定期对禽舍、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消毒剂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要求。 空舍后还应用火焰喷灯消毒, 至少间隔 2 周以上方可进雏;放养场地最少间隔两个月以上再使用。 8.1.4 不同日龄鸡群分开放养,每个放养地做到全进全出。 8.1.5 饮水清洁,雨后要及时清理饮水器雨水、填埋活动场水坑,水质符合 NY 5027 要求。 8.1.6 饲料卫生 符合 GB 13078 要求,饲料中增加 VA 与 VK,增加机体抵抗力。 8.1.7 其他散养鸡管理措施参照 《太行鸡生态放养技术规程》DB13/T 2661-2018 执行。 8.2 免疫接种 雏鸡4日龄免疫接种球虫疫苗,禁止在球虫病发生期间接种任何疫苗。 3 DB13/T 5058—2019 8.3 药物防治 8.3.1 药物预防 在放养鸡球虫病高发季节,可以添加聚醚类抗生素、苯睛类抗生素等用于预防。 8.3.2 药物治疗 可以选择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化学合成药、中草药制剂穿梭用药治疗。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药 物使用剂型、用法用量和休药期。 8.3.3 使用药物要求 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应科学规范,符合NY 5030-2006 、NY 5032-2016 要求;选取作用方式不同的 几种药物,采取轮换用药和穿梭用药方式用药,可有效防止鸡群耐药性产生。 8.3.4 记录 记录每次球虫病的发病时间、季节、发病率、用药、防治效果等内容,记录资料保存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058-2019 放养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09: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