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23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dible soybean production 2020-01-10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2-10 实施 发 布 DB15/T 182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苏二虎、王雪娇、李婷、陈广平、廉博、李金龙、刘宝君、李银换、贾 利敏、陈强、赵晓宇、王新华。 I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食用大豆生产的选地与轮作、整地、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收获、贮藏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及呼和浩特市等大豆产区 食用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NY/T 285 绿色食品 豆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大豆 edible soybean 用于食用或加工成豆制品的富含蛋白质的大豆。 3.2 垄三栽培技术 ridge-three technique 在垄作基础上,综合采用深松、分层深施肥、垄上双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垄距65 cm~70 cm,垄 上双行苗带距离15 cm~18 cm。 3.3 大垄高台栽培技术 big-ridge high-platform technique 在传统垄三栽培基础上,起垄,将垄宽变为110 cm,垄台高18 cm~20 cm,用垄上三行精量播种机 播种,垄上三苗带,各行苗带间距为24 cm,米间落粒13粒~16粒。 1 DB15/T 1822—2020 3.4 平播栽培 flat planting technique 选用精量播种机平作点播,行距40 cm~55 cm。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与轮作 地块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优先选择适宜机械作业的地块。与 非豆科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和种植甜菜、油菜、向日葵茬口。地块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的要求。 4.2 整地 4.2.1 垄播整地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选用不同的起垄方式。秋季整地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 10 cm~15 cm,粉碎根茬长度5 cm~6 cm。春整地要顶浆旋耕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4.2.2 平播整地 4.2.2.1 无深翻、深松基础地块 进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 cm~20 cm,深松深度25 cm以上,耕深一致,耕幅一致, 回垡一致,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耙茬深度12 cm~15 cm。 4.2.2.2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 进行秋耙茬,耙深12 cm~15 cm,耙平耙细,拣净茬子;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4.3 播前准备 4.3.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或国家审定的抗病虫、熟期适宜、蛋白质含 量40%以上的品种。其中,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级别达到抗病及以上, 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抗性级别达到中抗及以上。 4.3.2 种子质量 籽粒饱满,发芽率大于等于95.0 %,纯度大于等于98.0%,净度大于等于99.0 %,种子含水量小于 等于12.0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大豆种子要求。 4.3.3 种子处理 精选过的大豆种子播前于晴天10:00~15:00,阳光下晾晒2 d~3 d,但不能暴晒;采用35 %多·福·克 大豆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0 %~1.5 %包衣,还可进行硼钼微肥拌种。微肥拌种与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 应先拌种,阴干后再包衣。 2 DB15/T 1822—2020 4.4 播种 4.4.1 播种期 内蒙古东部区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内蒙古西部区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在适宜播种期 内尽量早播。 4.4.2 栽培方式与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当地生态和土壤条件选用适合的栽培方式与适宜的播种密度。 4.4.2.1 垄三栽培法 公顷保苗25 万株~30 万株。 4.4.2.2 大垄高台栽培法 公顷保苗31.5 万株~40.5 万株。 4.4.2.3 平播栽培法 公顷保苗30 万株~35 万株。 4.4.3 播种量 每公顷播种量按公式(1)计算: A×D X= ——————× [1+C]……………………………………(1) V×R×10 式中: X ——每公顷播种量,单位为千克/公顷(kg/hm2); A ——公顷保苗数,单位为万株/公顷(万株/hm2); D ——百粒重,单位为克(g); V ——净度,%; R ——发芽率,%; C ——田间损失率,%,一般以10 %计算。 4.4.4 播种深度 平坦地块播种深度4 cm,坡耕地播种深度4 cm~5 cm,低洼地播种深度3 cm~4 cm,视土壤墒情播 后及时镇压,覆土严密,深度均匀一致。 4.5 施肥 4.5.1 底肥 公顷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等养分的有机肥15 t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15 cm~ 18 cm。 3 DB15/T 1822—2020 4.5.2 种肥 公顷施用纯氮20 kg~35 kg、五氧化二磷50 kg~70 kg、氧化钾60 kg~80 kg,或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种肥一次施于种下4 cm~5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4.5.3 追肥 当大豆鼓粒期发现脱肥现象时,公顷用尿素4.5 kg~6.0 kg、磷酸二氢钾 1.5 kg~2.0 kg、钼酸 铵 300 g~500 g,对水650 kg~750 kg,叶面喷施。 4.6 中耕 当大豆子叶拱土时,在内蒙古东部区要进行铲前垄沟深松,深度20 cm~25 cm,西部区要进行闷锄 一遍。齐苗后及时铲趟,深度8 cm~12 cm,铲趟不脱节,伤苗率小于3 %,于大豆封垄前结束。 4.7 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大豆分枝期和开花结荚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灌溉量:分枝至开花期30 mm, 开花至结荚期35 mm~45 mm,结荚鼓励粒期30 mm~40 mm。 4.8 病虫害防治 4.8.1 大豆灰斑病 灰斑病初发时,灰斑病出现时可用70 %甲基硫菌灵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5 kg, 对水225 kg~450 kg喷雾。 4.8.2 大豆蚜虫 采用黄色诱蚜板进行物理防治,或在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如点片发生并有5 %~10 % 的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到50 %,每公顷用50 %的抗蚜威水分散粒剂100 g~160 g喷雾防治。 4.8.3 大豆食心虫 选用抗虫品种的基础上,在成虫产卵盛期,采用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每公顷放蜂量30 万头~ 40 万头,或用20 %的氰戊菊酯乳油300 g~450 g喷雾防治。 4.9 杂草防除 4.9.1 播后苗前处理 土壤墒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3d内进行封闭处理。每公顷用96 %精异丙甲草胺750 ml~1200 ml 或50 %乙草胺乳油2250 ml~3000 ml+70 %嗪草酮可湿性粉剂300 g~600 g,对水900 kg~1800 kg地面 喷雾。 4.9.2 苗期除草 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2~4片叶龄期进行。每公顷用48 %苯达松1500 ml~2000 ml+5 %精喹 禾灵1500 ml~2000 ml,对水225 kg~300 kg喷雾。 4 DB15/T 1822—2020 4.10 收获 人工收获在90 %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割茬高度以不 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 cm~6 cm。收割损失率小于1 %,脱粒损失率小于2 %,破碎率小于5 %,泥花脸 率小于5 %,清洁率大于95 %。 4.11 贮藏 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水分低于13.5 %时,入仓 贮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822—2020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4:04: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