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93.080.10 P 6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2019 - 11 - 28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28 实施 发 布 DB13/T 508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 局、河北锐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群乐、王子鹏、刘朝晖、白军华、赵宝平、闫涛、柳力、贾梓、许楠、张 文斌、栗辉、李盛、赵建红、孙倩、高金虎。 I DB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调查检测评价、结构设计、路面直接利用、打裂利 用、碎石化利用和集中回收再生利用。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其它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DB13/T 1018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调查检测评价 3.1 调查 3.1.1 收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竣工图等资料。 3.1.2 收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交通量、轴载组成及增长率等。 3.1.3 调查和收集路面结构和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及养护历史等。 3.1.4 调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沿线气候条件、地下水位以及路基和路面的排水状况等。 3.1.5 调查沿线上跨构造物、桥梁、涵洞、挡墙、边沟及沿线其他构造物的位置、形式及技术状况, 调查地下管线、路侧房屋等情况,实测并记录桩号、结构形式、结构尺寸和埋置深度等。 1 DB13/T 5086—2019 3.2 检测 3.2.1 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应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方法,其它等级公路宜采用自 动化快速检测方法。当条件不具备时,可采取人工方法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 JTG H20 要求。 3.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断板率、脱空率、错台率、修补面积、路表弯 沉、接缝传荷能力、面层厚度和混凝土强度、调查换板情况、基层结构类型、路基软弱路段和冻胀病 害等。 3.2.3 路面损坏状况应包括病害类型、轻重程度和出现的范围或密度等,各类病害轻重程度分级应满 足 JTJ 073.1 的要求。 3.3 评价 3.3.1 根据路面技术状况调查与评定,选择相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方案。路面技术状况 评定指标、方法应按照 JTJ 073.1 和 JTG H20 规定执行。 3.3.2 根据路面状况指数(PCI)、断板率(DBL)、脱空率、路基及基层等技术指标结果,为再生利 用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3.3.3 充分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强度、基层结构类型、交通量及轴载组成等技术资料,为路 面加铺层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4 结构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应按充分利用旧路面强度和材料的原则,综合考虑路面状况、路基条件、构造物、净空要求、 施工限制条件、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再生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 用率。 4.1.2 应根据旧路情况,分段进行再生利用结构设计,分段长度不宜小于 1 km。 4.1.3 加铺层结构设计应按 JTG D50 和 JTG D40 规定进行。 4.2 再生利用方式及选择 4.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方式可采用就地利用或回收利用,具体如下: a) b) c) d) e) 2 直接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压浆、换板,经检测合格后,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水泥混 凝土面层; 打裂利用:采用专业设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打裂、稳压等工艺处置后,作为路面基层 或底基层; 碎石化利用:采用专业设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碾压稳定后,作为路面基层或底 基层; 深埋利用: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就地破碎或适当处置后作底基层,再加铺基层和面层,或 当路面设计标高不受限制时,直接稳压工艺处置后作为路床使用; 集中回收再生利用: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挖除、回收,集中堆放或现场采用专业设备破碎、 分级等工艺,形成再生集料。 DB13/T 5086—2019 4.2.2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检测和评价结果,再生利用选择见表 1。 表 1 再生利用选择 再生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 打裂利用 碎石化利用 深埋利用 集中回收再生利用 路面状况指数 ≥70 69~55 54~40 <40 <40 断板率(%) ≤5 <10 10~20 >20 >20 脱空率 ≤10 ≤10 -- -- -- 其它 -- -- -- 标高不受限 标高受限 4.3 加铺层结构设计 4.3.1 根据使用要求,选用沥青混凝土加铺结构或水泥混凝土加铺结构,其加铺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 JTG D50 和 JTG D40 有关规定。 4.3.2 地表或地下排水不良路段,应采取措施改善或增设地表或地下排水设施。 4.3.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加铺沥青面层推荐结构见表 2。 表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加铺沥青面层推荐结构 再生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 打裂利用 碎石化利用 公路等级 加铺层典型结构(自下而上)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粘结层+防裂层+10 cm~12 cm 沥青混凝土 二级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粘结层+8 cm~12 cm 沥青混凝土 三级及以下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粘结层+3 cm~5 cm 沥青混凝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粘结层+15 cm~20 cm 沥青混凝土 二级公路 粘结层+10 cm~12 cm 沥青混凝土 三级及以下公路 粘结层+4 cm~6 cm 沥青混凝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乳化沥青透层+沥青封层+18 cm~22 cm 沥青混合料 二级公路 乳化沥青透层+沥青封层+12 cm~16 cm 沥青混合料 三级及以下公路 4 cm~8 cm 沥青混合料 4.3.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推荐结构见表 3。 表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推荐结构 再生利用方式 公路等级 加铺层典型结构(自下而上)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4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二级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3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直接利用 3 DB13/T 5086—2019 表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推荐结构(续) 再生利用方式 打裂利用 碎石化利用 公路等级 加铺层典型结构(自下而上) 三级及以下公路 旧路综合处治+土工布或油毡等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4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二级公路 3 cm~4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三级及以下公路 水泥混凝土面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4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二级公路 3 cm~4 cm 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三级及以下公路 水泥混凝土面层 4.3.5 粘结层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橡胶(或复合改性)沥青或沥青纤维碎石封层,沥青撒布量宜为 2 2 1.8 kg/m ~2.2 kg/m 。 4.3.6 防裂层一般采用应力吸收层、土工布、油毡、沥青稳定碎石或玻纤格栅等。 4.3.7 隔离层宜采用沥青砂,其厚度不宜小于 2.5 cm,摊铺宽度应超过加铺板边缘 25 cm,严禁出现 空白区。 2 2 4.3.8 乳化沥青透层油应满足 JTG F40 的要求,喷洒量宜为 2.5 kg/m ~3.5 kg/m 。 2 2 4.3.9 沥青封层宜采用 A-70 或 A-50 沥青,撒铺量宜为 1.2 kg/m ~1.8 kg/m 。 5 路面直接利用 5.1 一般规定 5.1.1 采用整块板更换和板的局部更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d) e) 处治好基层或垫层,并设置好横向排水设施; 原有拉杆、传力杆应保持顺直、有效; 重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原设计强度; 重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材料要求、配合比、施工工艺、标准等应符合相关设计与施工规范要 求; 修复后的路面平整度(含接缝)用 3 m 直尺检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应不大于 3 mm,其 他等级公路应不大于 5 mm。 5.1.2 采用灌浆法和条带罩面法处治裂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d) 4 灌浆法处治裂缝主要由压注灌浆、扩缝灌浆、直接灌浆等,应根据病害程度和施工条件等因 素进行选择; 灌浆材料应具有较好防水性能和足够的强度与湿度稳定性,并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采用条带罩面法时,裂缝两侧的切缝应平行于横缝(或纵缝),且距裂缝距离不小于 150 mm, 凿除的混凝土深度以 70 mm 为宜; 平整度应符合 5.1.1 条中 e 项要求。 DB13/T 5086—2019 5.1.3 采用注浆法处治板底脱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b) c) d)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空隙部位,合理布置注浆孔; 注浆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采用沥青类材料时, 注浆压力控制在 200 kPa~400 kPa, 水泥类材料控制在 1.5 MPa~2.0 MPa,高聚物材料控制在 5 MPa~7 MPa,待其抗压强度达到 3.0 MPa 时,方能开放交通; 注浆效果检查可采取钻孔取芯、超声波、雷达检测等方法,评定方法祥见附录 A; 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孔及检查孔用水泥砂浆封填密实。 5.1.4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发生拱起、胀起、坑洞等病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治,具体处治措施 按照 JTG H10 的有关规定执行。

pdf文档 DB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086-201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53: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