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03.200 ICS A 12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2020 - 01 -21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21 实施 发 布 DB41/T 1934—2020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1 5 设置条件及要求 ........................................................................2 6 设置程序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申请表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评分表 ...........................................8 I DB41/T 193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宏桥、王伟、李建阳、范凡、赛萌萌、赵璐、王洁、李可可、呼小静、钟亚 辉、毕剑、张金花、鲁延召、王淑芳、许苗苗。 III DB41/T 1934—2020 引 言 开发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建设旅游访问点,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及状况,较好凸显 地方人文特色,对游客具有巨大吸引力。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与旅游景区形成互补的一种全域旅游业 态创新,是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重要抓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对于旅游景区而言,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在旅游资源、主体功能等方面显著不同。旅游景区主要 以自然旅游资源和物质形态存在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主,对旅游资源的规模集中度要求较高,旅游接待服 务是其主体功能;而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主要侧重于能够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当代社会人文资源和以非 物质形态为主的历史人文资源,重在塑造地方人文体验,要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旅游接待 服务仅是其社会生产生活主体功能的外延。 本标准对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分类、设置条件及要求、设置程序进行了规范,目的是为了指引社 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V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分类、设置条件及要求、设置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设置(以下简称访问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93.1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 18973—2016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LB/T 021 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 整合利用地域特色突出但又未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的各类社会资源,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旅游接待能 力并经认定的旅游访问场所(单位)。 3.2 访问者接待中心 为访问者提供信息、咨询、预约、引导、讲解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4 分类 4.1 访问点按资源类型分为工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农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服务 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公共服务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城市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乡村 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 问点八种类型。 1 DB41/T 1934—2020 4.2 工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工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 4.3 农业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作物景观、农民劳动场景等为主要吸引 物,为访问者提供农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农业生态园、农场果园等。 4.4 服务生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服务业业态风貌、服务方式、工作环境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服务业生产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小吃街巷、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等。 4.5 公共服务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依托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访 问者提供公共服务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公园 等。 4.6 城市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城市居民生活场所、生活场景、城市风貌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城市生活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城市社区、特色街道等。 4.7 乡村生活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乡村村民生活环境、生活设施、乡风民俗等为主要吸引物, 为访问者提供乡村生活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村落、特色小镇等。 4.8 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以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 为主要吸引物,为访问者提供物质文化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古遗址、古建筑、古河渠等。 4.9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是依托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为访问者提供非物质文化体验的旅游访问点。如特色医药馆、手工艺馆、武术馆等。 5 设置条件及要求 5.1 资源禀赋及开发状况 5.1.1 访问点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5.1.2 地域特色鲜明,能够较好反映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并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5.1.3 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注重整体协调。 5.1.4 宜提供符合访问点主题的特色体验项目,注重参与性、趣味性与知识性。 5.2 访问者接待中心 5.2.1 在合理位置设置访问者接待中心,具有醒目的标识和名称。 5.2.2 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质等)应与访问点整体环境相协调。 5.2.3 应展示访问点基本信息、中外文游览手册等宣传资料,供访问者查询或取阅。 5.2.4 有专职的接待人员,为访问者提供引导服务、咨询服务和团队预约服务。 5.2.5 讲解人员数量能够满足接待需要,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普通话达标。 讲解内容客观、准确,能够体现访问点的历史、产品和文化等特色。宜提供外文讲解服务。 5.2.6 诚信经营,收费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 5.3 访问线路 5.3.1 合理设计访问点游览线路,线路标识牌设置合理。 5.3.2 访问线路应充分展现访问点特色资源。 5.3.3 科学设置访问通道,减少访问游览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 5.4 场所设施 2 DB41/T 1934—2020 5.4.1 访问点的场地面积、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能满足访问功能需要。 5.4.2 有停车场地,容量能满足访问者接待量需求,引导标志醒目、规范。 5.4.3 有公共厕所,标识醒目。公共厕所的设计及建设、环境保护、管理与服务应符合GB/T 18973— 2016 中6.1通用要求的规定。 5.4.4 有访问者休息设施,与整体环境协调。 5.4.5 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且安全可靠,功能设计应符合GB 50763的规定。宜为老、弱、病、残 等特殊访问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5.5 标识系统 5.5.1 访问点的标志标识图案应醒目清晰、内容规范、指向明确,符合GB/T 10001.1、GB/T 10001.2 的 要求。标志标识牌的制作应选用环保、安全、耐用的材料,在使用期间材料不变形、不褪色。 5.5.2 在访问点周边主要道路交叉口应为车辆、行人设置导向标志,导向标志包括访问点名称、方向 及距离等信息。 5.5.3 在访问点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访问点标牌,应包括“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字样、访问点名称与 编号等信息。 5.5.4 设置全景图,要正确标识出主要资源点及服务设施的位置,具体包括各主要资源点、访问者接 待中心、厕所、出入口、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等内容。 5.5.5 科学设置介绍牌,包括访问者须知、访问点简介、资源点介绍等,图片要清晰,文字要简洁, 内容客观准确,宜有外文翻译。 5.5.6 访问点内有危险隐患的位置应设置齐全、醒目、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其设计应符合GB/T 2893.1 的有关规定。警告标志应带有文字辅助标志,文字辅助标志为黄色背景色黑色文字,并位于图形标志的 下方或右侧。 5.5.7 宜设置劝阻标志,如“请勿乱扔垃圾”。 5.5.8 夜间开放的访问点应采取灯光照明等措施,保证标志标识的可视性。 5.6 智慧旅游 5.6.1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服务应符合 LB/T 021 要求。 5.6.2 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

pdf文档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934-2020 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设置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6:58: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