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2019- 12 - 17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01 - 01实施 发 布 DB51/T 2644—2019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原则 ............................................................................1 5 功能和类型 ..........................................................................2 6 步道建设 ............................................................................2 7 配套服务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现状调查类别表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步道标识标牌 .......................................................7 参考文献 ...............................................................................8 I DB51/T 2644—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涂佳、吴晓青、邓晓蕖、李太兵、张黎明、黄艳梅、尹学明、陶骥、陈勇、罗 希。 II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康养步道建设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类型、步道建设、配套服务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森林康养基地康养步道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DZ/T 028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LY/T 2790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DB 51/T 2261-201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基础设施 DB 51/T 2262-201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资源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康养 forest health care 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 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3.2 康养步道 health care trail 以森林康养资源为依托,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在森林康养基地内修建的用以开展调适机能、修身 养性、康体健身、自然教育等森林康养活动的场所。 4 基本原则 4.1 步道建设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条件下,步 道及其附属设施应与自然充分融合,把生态与景观保护放在首位。 1 DB51/T 2644—2019 4.2 按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教育、森林游憩、森林休闲五大功能建设不同类型康养步道,满足 不同康养参与者的需求。 4.3 步道建设宜以现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等为基础,相关材料、施工工艺应易于施 工建设、方便后期维护管理,并合理采用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新材料。 4.4 步道建设应选用防滑路面材料和安全技术工艺,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完善步道标识标牌系统、 应急救助系统及监控等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证步道使用安全,保障康养参与者人身安全。 5 功能和类型 5.1 步道功能 5.1.1 森林康养功能 保健养生、慢性病康复、养老。 5.1.2 森林体验功能 森林感受、观察、认知、探索。 5.1.3 森林教育功能 森林教育、湿地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 5.1.4 森林游憩功能 森林观赏、徒步、散步、小憩。 5.1.5 森林休闲功能 休闲放松、释放压力。 5.2 步道类型 5.2.1 康复疗养步道 康复疗养步道选址于植被丰富,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服务设置有利 于调适机能及促进慢性病康复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康复患者、身心障碍类患者、老年人为主。 5.2.2 保健养生步道 保健养生步道选址于植被较丰富,景观多样,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 套服务设置有利于健康养生、休闲放松及释放压力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 为主。 5.2.3 自然教育步道 自然教育步道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良好,动植物品种丰富,适合开展自然知识科普教育的区 域,步道建设及配套服务设置有利于观察、体验、教育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未成年人为主。 6 步道建设 2 DB51/T 2644—2019 6.1 线路布局 6.1.1 现状调查 参照 LY/T 2790,对新建步道和拟利用道路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步道穿越区域的自然资源、康养资 源、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等。详见附录A。 6.1.2 穿越区域 6.1.2.1 步道建设应统一选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段组织实施。 6.1.2.2 步道全长 70%以上路段应穿越森林,穿越处林分郁闭度应介于 0.4~0.8 之间,注意树林的明 暗高低。 6.1.2.3 步道穿越区域的负离子浓度、空气细菌含量、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天然照射贯穿辐 射剂量水平等环境条件应符合 DB 51/T 2262-2016 第 6 项要求。 6.1.2.4 步道应优先穿越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林分、森林景观多样区域,并充分利用湖、溪、沟、河景 观特色,丰富沿途景观。 6.1.2.5 康养步道不得穿越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 和遗产地等自然保护地中法律法规禁止穿越的区域。 6.1.3 线路设置 6.1.3.1 步道起点、终点应与森林康养基地内交通性道路有便捷联系。 6.1.3.2 步道设置应顺应自然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曲直变化。 6.1.3.3 步道按形态分为线形、环形、网状三类形状;按作用分为主线、支线、环线和连接线四类结 构,统筹建设康养步道综合体系。 6.1.3.4 步道设置坡向以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为宜,并避开强光强风地段。 6.1.3.5 步道应按 DZ/T 0286 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环境安全,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 等地质灾害隐患。 6.1.3.6 步道应设置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 6.1.3.7 步道路线设置应易于救援队救援、救护,方便康养参与者从步道进行撤离。 6.2 修建与维护 6.2.1 步道修建 6.2.1.1 参照 DB 51/T 2261-2016 第 4.2 项要求,步道宽度宜为 1.2 m~2.0 m,应尽量减少台阶设置。 6.2.1.2 步道海拔高度≤2800 m。 6.2.1.3 步道坡度≤7%。 6.2.1.4 设置不同长度的步道,以步行时间 30 分钟到 3 小时为宜。 6.2.1.5 步道路面采用落叶、木块、木片、细木屑、沙土等柔性材料及天然石板、砾石、卵石、碎砂 石等自然材料,宜采用软底铺设,同时配合排水及边坡稳定设施。 6.2.1.6 步道若为木栈道,应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使用年限一般 5 至 7 年。 6.2.1.7 步道若需架空铺设,架空高度应<80 cm。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架空处路 面宽度宜为 1.2 m~2.0 m,并与相连路段保持一致。 6.2.1.8 参照 GB 50763,合理设置盲道与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符号应符合 GB/T 10001.9 第 9 部 分要求。 6.2.2 步道维护 3 DB51/T 2644—2019 定期对步道进行巡查,对于受损步道,及时维护,适度修复。 6.2.3 生态与景观保护 6.2.3.1 利用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建设康养步道,避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与珍 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保持安全距离。 6.2.3.2 保持步道沿线生态原貌,依山就势,尽量不进行地形改造。 6.2.3.3 保持步道沿线景观原貌,不进行景观改造,不破坏景观完整性,不影响景观质量。 6.2.3.4 对步道系统生态承担能力进行评估,限定步道系统单位时间内使用人数。 7 配套服务 7.1 标识标牌 7.1.1 设置完整标识标牌系统,包括步道说明、方向指示、服务设施、生态教育、警示牌等。标识标 牌分类、设置位置及指示内容,参见附录 B。 7.1.2 标识标牌制作材料应以石材、木材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为主,其尺寸、色彩等应做到醒目并 与环境协调融洽。 7.2 咨询服务与休息设施 7.2.1 7.2.2 7.2.3 7.2.4 步道起点宜设置咨询服务点。 步道沿线适当位置应设休息座椅。 步道沿线设置休息点,点与点间隔 1.5 km~2.0 km,应设置洗手台、饮用水设施。 休息座椅与休息点应使用石材、木材、竹材修建,形态颜色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7.3 健康检测设备 根据步道类型,结合休息点设置健康检

pdf文档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2644-2019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康养步道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7:05: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