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6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Culcula panterinaria 2020 - 01 - 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21/T 3226—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 .......................................................................... 1 5 防治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线路踏查表 ............................................ 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标准地调查表 .......................................... 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 8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 9 1 DB21/T 322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本标准起草人:任振波、金长波、于殿成、张 红、于家策、芮晓林、杜芳芝、王 军、郭芳琴、张 恩伟、董大颖、雷鸣雷。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鞍山市铁东区新营路38号,联系电话:0412-5858534 2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连木尺蛾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和防治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黄连木尺蛾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21/T 2590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597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 黄连木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寄主为黄连木、核桃、核桃楸、落叶松等 30 余科 170 多种植物。黄连木尺蛾为暴食性害虫,一旦发生来势凶猛,难以防治。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 附录 A。 4 虫情调查 4.1 踏查 于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对应施踏查的林分按踏查路线进行踏查,调查是否有黄连木尺蛾幼虫危 害,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B。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1 DB21/T 3226—2020 2 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 0.2 hm 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100 株。 4.2.2 标准地设置数量 2 每 hm 设立1块标准地。 4.2.3 调查方法 4.2.3.1幼虫期调查 7月中旬至8月末,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随机选取标准树30株,在标准树树冠的东、西、南、北四 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枝条各1个,调查幼虫数量及被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 4.2.3.2成虫期调查 6月上旬-8月中旬,设置测报灯诱捕成虫,按LY/T 1915相关规定执行。每天早晨8:00-9:00检查记 录诱蛾情况,将结果填入附录D。 4.2.4 发生面积统计 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E。 4.3 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F。具体技术按《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划分标准》执 行。 5 防治方法 5.1 物理防治 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按LY/T 1915相关规定执行。 5.2 化学防治 3 龄前幼虫,可用 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 1500 倍液喷雾;3 龄后幼虫或成虫期,可用 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 2000 倍液、1.2%烟参碱乳油 1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喷杀幼虫;也可施放烟 雾剂熏杀成虫。具体技术按 GB/T 8321、DB21/T 2590、NY/T 1276 执行。 5.3 防治效果调查 5.3.1 调查内容 调查虫口减退率,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 5.3.2 调查时间 喷洒化学药剂后1d后调查防治效果。 5.3.3 检查方法 每个防治区按每hm2设1块标准地进行防治效果调查,采用对角线抽样法抽取30株 样株,调查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调查结果填入附录G。计算公式: 2 DB21/T 3226—2020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100 3 DB21/T 3226—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18~22mm,翅展 72mm。复眼深褐色,触角雌蛾丝状,雄蛾羽状。胸背面后缘、颈板、肩 板边缘、腹部末端均被有棕黄色鳞片,在颈板中央还有 1 个浅灰色斑纹。翅底白色,上有灰色和橙色斑 点,在前翅和后翅的外横线上各有 1 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圆斑颜色的隐显往往变异很大,前翅基部 有 1 个橙黄色大圆斑,灰斑变异更大。 卵:扁圆形,长 0.9mm,绿色,卵块上覆有一层黄棕色绒毛,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 65~75mm,通常幼虫的体色与寄主植物的颜色相近似,并散生有灰白色斑点。 头部正面略呈四边形,头顶凹陷,头及胸、腹部表面除上唇、唇基及傍额外,满布颗粒;傍额区有 1 条深棕色的倒“V”字形色纹。单眼 6 个,大小相似,其中 4 个呈半圆形排列,3 个具黑色环纹。前胸 盾上具 7 毛,SD1 毛细长且末端尖锐,其余毛皆粗壮,末端膨大。前胸盾具峰状突起。气门椭圆形,两 侧各有 1 个白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双序全带,趾钩数 32~42 个。臀板前缘中央凹陷,后端尖削。 蛹:长约 30mm,宽 8~9mm。雌蛹较大,初化蛹为翠绿色,以后变为黑褐色,头顶两侧各有 1 个耳状 突起。体表光滑,布满小刻点。 A.2 生物学物性 1 年发生 1 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最早在 5 月上旬羽化,7 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8 月上 旬为羽化末期。成虫于 6 月下旬产卵,7 月中、下旬为盛期,8 月中、下旬为末期。幼虫于 7 月上旬孵 化,盛期为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末期为 8 月下旬。老熟幼虫于 8 月中旬化蛹,盛期为 9 月,末期为 10 月下旬。 卵期 9-10d,孵化适宜温度为 26.7℃,相对湿度为 50-70%。孵化率在 90%以上。幼虫孵化后即迅速 分散,很活泼,爬行快;稍受惊动,即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危害。初孵幼虫一般在叶尖取食叶肉,留 下叶脉,将叶食成网状。2 龄幼虫则逐渐开始在叶缘危害,静止时,多在叶尖端或叶缘用臀足攀住叶的 边缘,身体向外直立伸出,如小枯枝,不易发现。3 龄以后的幼虫行动迟缓,通常将一片叶食尽后,才 转移危害。静止时,一般利用臀足和胸足攀附在两叶或两小枝之间,和寄主构成 1 个三角形。由于虫体 颜色和寄主颜色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幼虫共 6 龄,幼虫期 40d 左右。每次蜕皮前 1~2 天即 停止取食,脱皮后有食蜕现象。幼虫老熟即坠地化蛹,少数有吐丝下垂或顺树干下爬习性。入土前先在 地面爬行,选择土壤松软、阴暗潮湿的地方化蛹。如梯田壁内、石堰缝里、乱石堆中以及树干周围和荒 坡杂草下。大发生年份常发现几十头到几百头幼虫聚在一起化蛹。化蛹入土深度一般在 3cm 左右。 4 DB21/T 3226—2020 越冬蛹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以含水率为 12%最适宜,低于 10%则不利于其生存。所以,在冬季少 雪,春季干旱的年份,蛹自然死亡率高;阳坡比阴坡高;植被稀少的地方比灌木丛中、乱石堆下高。5 月份降雨较多,成虫羽化率高,幼虫发生量大。 成虫羽化的适宜温度为 24.5~25℃。以 20~30 时羽化最多。成虫均在晚间活动,羽化后即行交尾, 交尾后 1~2 天内产卵。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的皮缝里或石块上,块产,排列不规则并覆盖一层厚厚的棕 黄色绒毛。每只雌蛾可产卵 1000~1500 粒,最多达 3000 粒。成虫趋光性强,白天静伏在树干、树叶、 梯田壁、杂草、作物等处,容易发现。尤其在早晨,翅受潮后比翼飞翔,容易捕捉。成虫寿命 4~12d。 5 DB21/T 3226—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黄连木尺蛾线路踏查表 踏查

pdf文档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1 页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2 页 DB21-T 3226-2020 黄连木尺蛾防治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7:23: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