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B 43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9 - 12 - 03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5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459—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环境与设施 ........................................................................ 2 5 品种选择及引种 .................................................................... 3 6 饲料使用 .......................................................................... 3 7 雏鹅的饲养管理 .................................................................... 3 8 商品鹅的饲养管理 .................................................................. 4 9 疫病防控 .......................................................................... 6 10 废弃物处理 ....................................................................... 7 11 养殖档案及管理 ................................................................... 7 12 检疫及出栏 ....................................................................... 7 I DB52/T 145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中心、锦屏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景峨、张芸、韩雪、陶宇航、吴松成、姜玲玲、沈德林、王缓、张双翔、唐 继高、黎恒铭、罗玉洁、杨莉、龙运波、朱丽莉、吴猛、郭小江、李冬光、姜桃、蒲龄、伍革民、段全 珍、伍兴照、李亮、陈浩林、余波、郎洪权、段培强、姚碧琼、杨学坤、吴宗豪、代军、石庆茂、李品 贤、谭飞、代理、沈银、刘虓。 II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鹅的养殖环境与设施、品种选择及引种、饲料使用、雏鹅的饲养管理、商品鹅的 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养殖档案及管理、检疫及出栏。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内生态鹅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5339 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防疫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医发[2017]25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鹅 ecological goose 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地方优质饲草、饲料资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情况下 养殖的鹅。 3.2 雏鹅 goslings 1日龄至4周龄的鹅。 1 DB52/T 1459—2019 3.3 商品鹅 fattening goose 育雏结束至出栏期间的鹅。 3.4 放养 stocking 利用林地、草地、果园、荒坡、稻田、河堤等自然生态资源养殖肉鹅的方式。 3.5 网养 net feeding 在离地面一定高度设置平网,将鹅放于平网养殖的方式。 3.6 发酵床养殖 fermentation bed feeding 以木屑、秸秆、谷壳等为主要原料,加入生物菌剂做成发酵床养鹅的方式。 3.7 全进全出制 all-in and all-out system 同一鹅舍或同一鹅场在同一段时期内只饲养同一批次、同一来源、同一品种的鹅,同时进场、同时 出场的管理制度。 3.8 废弃物 waste materials 生态鹅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病死鹅、垫料、组织留样、医疗废弃物和废弃饲料等。 4 环境与设施 4.1 环境 鹅场养殖环境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饮用水应符合NY/T 5027的要求。 4.2 鹅场选址 应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交通方便、排水良好、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 牧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规定。 4.3 鹅场布局 4.3.1 鹅场布局应符合 NY/T 682 的要求。 4.3.2 鹅场应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界限分明。 4.3.3 生活管理区应位于鹅场主导风向的上风位或侧风位的地势较高处;生产区应位于生活管理区的 下风位,主要包括育雏区和放养区;无害化处理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位或侧风位的地势较低处。 2 DB52/T 1459—2019 4.3.4 4.4 鹅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不得交叉。 鹅舍 4.4.1 育雏鹅舍 宜采用钢架彩钢瓦结构,并加装隔热保暖层,应安装采暖设施,确保鹅舍保温且内部受热温度均匀。 生态鹅育雏宜采用网上育雏方式,可自制或购买成套育雏设备、笼架设备,自制的网床网架宜采用角铁 焊成,坚固耐用,网架高30厘米~60厘米,网床用铁网或塑料网制成,周围同样用高40厘米~50厘米的 铁网或塑料网制成围栏。 4.4.2 商品鹅舍 宜选择轻质结构、简单易行的材料与结构,如钢架结构彩钢顶、活动板房等。饲养方式因地制宜, 除采用传统放养,还可采用网上平养、多层网养、发酵床养殖等养殖方式饲养。商品鹅舍应根据不同养 殖方式设备安装设计宽度,一般11米或14米宽为宜。 4.5 设施设备 鹅场应设有供暖、饮水、喂料、采光、通风、消毒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设备。 5 品种选择及引种 5.1 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抗逆性强、觅食能力强及适宜贵州养殖的品种。 5.2 雏鹅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鹅场引入,且需经过产地检疫, 持有有效检疫合格证明,不得从疫区购买引进。 6 饲料使用 饲料质量卫生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饲料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7 雏鹅的饲养管理 7.1 育雏前的准备 7.1.1 7.1.2 7.1.3 7.2 应准备好饲料、疫苗及兽药等。 应做好育雏舍墙壁、地面及设备用具的清洗消毒等工作。 育雏前一天调整温度至育雏温度且保持温度稳定。 育雏条件控制 7.2.1 温度 第1天~2天,育雏室温度开始应控制在28 ℃~30 ℃,以后每周下降3 ℃~5 ℃,21天降至不低于 16 ℃时,视季节不同适当调整,做好保温和脱温工作。 7.2.2 湿度 育雏室湿度应控制在55%~65%。 3 DB52/T 1459—2019 7.2.3 光照 灯泡离地面2米,育雏1周,光照强度为3瓦/平方米~4瓦/平方米,育雏2周,为2.5瓦/平方米~3.5 瓦/平方米。光照时间育雏1天~3天,光照23小时~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5小时~7小时,至4周龄时采 用自然光照。 7.2.4 通风 保持鹅舍干燥、通风良好,舍内空气新鲜。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规定的标准。 7.3 饲养密度 1周龄20只/平方米~25只/平方米,2周龄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3周龄10只/平方米~15只/ 平方米,4周龄 8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 7.4 开饮与开食 育雏时应遵循“早开饮、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宜采用温开水开饮,温开水中加入电 解多维或2%~5%葡萄糖。开饮后15分钟~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饲料用温开水泡软的碎米或配合饲料。 7.5 喂料 先饮后喂、定时定量、少给勤舔、防止暴食。育雏期饲喂全价饲料,全天供应,自由采食。10日龄 内,白天喂6次~7次,每次间隔3小时左右;夜间应加喂2次~3次。3周龄后每天喂4次。 7.6 适时放水 雏鹅生长达到1周后,可选择晴天进行放水,首次放水时间控制30分钟以内,随着鹅龄的增加放水 时间逐渐延长。 8 商品鹅的饲养管理 8.1 分群 根据商品鹅品种、日龄、性别、体重和场地植被等因素综合考虑分群,一个群体不超过500只。 8.2 圈养 8.2.1 圈养条件控制 8.2.1.1 温度 温度范围为10 ℃~25 ℃。 8.2.1.2 湿度 湿度控制为50%~65%。 8.2.1.3 光照 灯泡离地面2米,光照强度为2.5瓦/平方米~3瓦/平方米。 4 DB52/T 1459—2019 8.2.1.4 通风 冬季保持舍温,在中午阳光充足、气温高时开窗换气。夏季全天保持通风换气。 8.2.2 圈养密度 育雏结束后至60日龄的鹅5只/平方米~6只/平方米,60日龄以上的鹅4只/平方米~5只

pdf文档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459-2019 生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7:39:2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