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5226 黔 东 南 州 地 方 标 准 DB 5226/ T 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6 - 18 发布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18 实施 发 布 DB5226/ T 211—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1 5 育秧 .............................................................................. 2 6 大田栽培 .......................................................................... 3 7 收获贮存 .......................................................................... 5 8 档案管理 .......................................................................... 5 I DB5226/ T 21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凯里市农林扶贫工作局提出; 本标准由黔东南州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凯里市农林扶贫工作局,凯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凯里市 大风洞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 俊、杨小凤、张建炀、王忠平、龙章永、杨占海、熊高明、郑桂权。 II DB5226/ T 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育秧、大田栽培、收获贮存、 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52/T 430 贵州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891 中界定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凯里平良贡米:在地理标志产品凯里平良贡米的保护范围内,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 质量控制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的大米。 4 要求 4.1 基本要求 地理标志产品凯里平良贡米的生产基地限于国家农业部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登记的范 围。 4.2 立地条件 选址要远离城区、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 5 ㎞以外,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 4.3 环境条件 1 DB5226/ T 211—2019 海拔 1000m 以下区域宜选择山林郁闭度大的低山、中低山林间谷地、坡塝、台地间的冷水田、冷 浸田、荫山田、烂泥田、冲沟砂泥田及潜育型稻田;海拔 1000m 以上区域适宜所有土层深 30cm~50cm, 土壤 pH5.5~7.5 田块种植。空气质量不低于 GB 3095 二级标准,灌溉用水不低于 GB 5084 规定,土壤环 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规定要求。 4.4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认)定,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性状稳定,抗逆性强,丰产性好,质量符合 GB/T 17891 规定要求的中、长粒籼型水稻品种。 5 育秧 5.1 种子处理 5.1.1 质量要求 种子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5.1.2 晒种 选择晴天晒种 ld~2d,要薄摊勤翻,防止谷壳破裂。 5.1.3 浸种消毒 浸种与消毒结合进行,常用抗菌剂或强氯精浸种消毒。种子经过消毒,如已吸足水分,可不再浸种; 吸水不足时,应换清水继续浸种。凡用药剂消毒的稻种,都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催芽。 5.1.4 催芽 将种谷在 50℃~55℃温水中预热 5min~10min,起水沥干,上堆密封保温,保持谷堆温度 35℃~38℃, 15h~18h 后开始露白。露白后要经常翻堆散热,并淋 25℃温水,保持谷堆温度 30℃~35℃,促进齐根和 长芽,催芽以芽长半粒米为宜,播种前,把芽谷在室内摊薄炼芽 24h,抢晴天播种。 5.2 育秧方式 5.2.1 湿润育秧 5.2.1.1 整地施肥 选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力较高、杂草少和无病源的田块。结合耕地每 667 ㎡施用腐熟优质厩肥 或人粪尿 800kg~1000kg,或施用硫酸铵或碳铵 15kg 作基肥;在整厢前施用过磷酸钙 30kg,氯化钾 10kg。 秧田宜干耕干整,先开沟作厢,厢面宽 120cm~150cm、沟宽约 20cm~30cm,沟深 15cm。厢面达到“上 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要求。 5.2.1.2 播期与播种量 根据当地茬口和品种特性确定,在 4 月上中旬浸种。实行分厢定量播种,苗床播种量 150g/㎡芽谷 (约 120g 干谷) ,播后塌谷,秧田与大田比为 1:6~8。 5.2.1.3 秧田管理 从播种到第一完全叶展开之前:采用“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的灌水 2 DB5226/ T 211—2019 技术。出苗到 3 叶期: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法,2 叶期前露田为主,2 叶期后浅灌为主。如 遇寒潮低温,则应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3 叶期以后到移栽:采用浅水灌溉,不宜时灌 时排,防秧根下扎,拔秧困难。2 叶 1 心施用断奶肥,移栽前 1 周施一次起身肥。每次每 667 ㎡施碳铵 5kg 或尿素 3kg~4kg。注意防治飞虱、螟虫、稻瘟病等病虫害。 5.2.2 旱育秧 按 DB52/T 430 规定执行。 6 大田栽培 6.1 整地施肥 以腐熟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翻耕前每 667 ㎡本田施腐熟农家肥(绿肥、厩 肥)2000kg,或腐熟的饼肥(N 含量 5%)或商品性有机肥,此两者的施用量根据其含氮量计算,折算的总 氮量 7.5kg~10.0kg;配施适量的化肥,其中尿素 5.0kg、过磷酸钙 10kg~20kg、氯化钾 7.5kg~10.0kg。肥 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6.2 移栽 6.2.1 移栽时间 6 月上中旬。 6.2.2 落田苗数 在 5.5 叶~7.5 叶龄移栽。杂交优质稻穴栽 1 粒~2 粒谷秧,每 667 ㎡栽 0.7 万穴~1.0 万穴,落田苗 4 万苗~6 万苗。常规优质稻穴栽 2 粒~3 粒谷秧,每 667 ㎡栽 0.8 万穴~1.2 万穴,落田苗 6 万苗~9 万苗。 6.3 水肥管理 6.3.1 水分管理 按浅水栽秧、寸水返青、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灌溉的方法管理,收获前 10dg~15d 断水落干。 6.3.2 追肥 看苗追肥,少施或不施氮肥,如果必须施用氮肥应前重后轻,每 667 ㎡施尿素 5kg~8kg。后期可多 施钾肥,每 667 ㎡施硫酸钾 8kg~15kg。 6.4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的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少量药剂防治为辅。 6.4.1 种类 主要病害: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主要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主要草害:稗草等。 防控措施 6.4.1.1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结合、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选 3 DB5226/ T 211—2019 用抗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合理稀植。 6.4.1.2 物理防治 在稻飞虱或稻蓟马发生田块,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或用捕虫器具捕杀稻蓟马;根据害虫趋光性特 点,每 1hm2 稻田安装 1 盏震频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 6.4.1.3 生物防治 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用性诱剂在稻田内每 1hm2 设 15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一个诱芯诱杀二化螟成虫。 6.4.1.4 药剂防治 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选用对鱼类无毒性的中低毒性生物源、矿物源及有机合成农药防治有害 生物。用药应符合 NY/T 1276 规定。 6.4.2 主要病害防治 6.4.2.1 纹枯病 分蘖期丛发病率在 20%、孕穗期 30%以上时,每 667 ㎡用 5%井岗霉素水剂 150ml 或 10%井网霉素 可湿性粉剂 50g,加水 40kg~50kg 均匀喷雾;也可用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 300 倍喷雾稻株中 下部,重病田需打药两次,间隔期为 7d~10d。 6.4.2.2 稻瘟病 当出现稻瘟中心病团时,或分蘖期稻瘟病情指数达二级以上时,每 667 ㎡喷洒 6%春雷霉素可湿性 粉剂 60g~90g 对水 15kg~25kg 药液,严重时再喷一次。 6.4.2.3 稻曲病 每 667 ㎡用 5%井岗霉素水剂 150ml 或 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 50g,加水 50kg~60kg 均匀喷雾。 施药时间应掌握在破口前 15d 和始穗前 7d 两次用药,间隔期为 7d~10d,安全间隔期 25d 以上。 6.4.3 主要虫害防治 6.4.3.1 稻纵卷叶螟 掌握在

pdf文档 DB5226-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26-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1 页 DB5226-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2 页 DB5226-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7:41: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