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山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5 - 12 - 20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1 - 20 实施 发 布 DB14/T 1164—201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诊断................................................................................................................................................................. 1 4 预防................................................................................................................................................................. 2 5 治疗................................................................................................................................................................. 2 6 牛奶的处置.....................................................................................................................................................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方法...................................................................................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加州乳腺炎检测法(CMT)..................................................................................... 5 I DB14/T 116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汇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威科畜禽服务 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守艳、韩一超、杨丽华、董春光、韩文儒、陈剑波。 II DB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的诊断、预防、治疗及牛奶的处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8 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 5046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3 诊断 3.1 流行病学特点 3.1.1 3.1.2 3.1.3 3.1.4 3.1.5 3.2 奶牛乳腺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气候潮湿的季节发病率会增高。 饲养环境卫生状况越差发病率越高。 与奶牛胎次有关,任何胎次的奶牛均可发生,胎次越高发病率越高。 与奶牛遗传因素有关,乳腺炎发病率高的奶牛,下一代发病率也会高。 挤奶方式和消毒卫生程序不合适发病率会增高。 临床诊断 3.2.1 突然发病,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乳汁显著异常和减少,出现全身症状。病牛体温升 高,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脉搏增速,脱水,全身衰弱、沉郁。 3.2.2 病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最明显的异常是乳汁中有絮片、凝块,并呈水样。乳房有轻微发热、 肿胀和疼痛。有些出现乳房萎缩或者出现硬结。 3.3 实验室诊断 3.3.1 3.3.1.1 实验室诊断指标 牛奶在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出细菌种类。 1 DB14/T 1164—2015 3.3.1.2 3.3.2 用 CMT 法检测,盘底出现少量黏性沉淀物。 实验室诊断方法 参见附录A、附录B。 3.4 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经实验室诊断予以确诊。 符合3.2.1或3.2.2确诊为临床型乳腺炎。 既没有3.2.1也没有3.2.2的症状,符合3.3.1.1或3.3.1.2确诊为亚临床型乳腺炎(隐性乳腺炎)。 4 预防 4.1 环境卫生 牛场的环境建设与控制按NY/T 5049的规定执行。 4.2 饲养管理 4.2.1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饲喂,按照 NY/T 34 的规定执行。 4.2.2 挤奶操作应按 GB 16568 的规定执行。 4.2.3 奶牛干乳前的处理按 NY 5047 的要求实施,停乳后要随时观察乳房,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4.2.4 在干乳期,每头奶牛每天供应 1.0 g 维生素 E 和不超过 0.3 mg/kg 日粮的硒。 4.2.5 上机挤奶:奶牛进入挤奶厅后尽快套上奶杯,挤奶过程中观察真空稳定情况和挤奶杯组奶流情 况,适当调整挤奶杯组的位置。 4.3 监测 每月对每头泌乳牛进行奶牛乳腺炎检测。对隐性乳腺炎的监测方法参见附录B,并根据监测结果采 取相应措施,监测记录存档;对临床型乳房炎要及时治疗,并保存诊疗记录。 4.4 消毒 4.4.1 对牛舍内消毒每周一次,舍外每月两次。 4.4.2 选用合适的药物药浴乳头;对病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特别是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严格 消毒。 4.5 引进监测 应符合GB 16568要求。 5 治疗 5.1 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 5.1.1 隔离 对患病奶牛实施隔离,对病牛接触过的一切用具及环境按NY/T 5049执行。 5.1.2 2 治疗 DB14/T 1164—2015 对已经确诊的病牛,应根据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按照对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防止病原扩散。兽药的使用应符合NY 5046的要求。 5.1.2.1 对因治疗 应依据采集的乳汁样品病原培养、药敏实验结果为高度敏感药物选用抗生素药物。 5.1.2.2 对症治疗 急性病例乳腺发热和疼痛感严重的患牛,需采用乳房外冷敷疗法。 5.1.2.3 辅助性治疗 对于亚急性和慢性病例,采取缓解乳房的肿胀,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乳房按摩、增加挤乳次数、 外敷透皮药物等方法。 5.2 亚临床型乳腺炎(隐性乳腺炎)治疗 隐性乳腺炎患牛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对已诊断为亚临床型乳腺炎的病牛应隔离观察,长期CMT阳 性、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的病牛,应及时淘汰。干乳前10 d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对阳 性反应在“﹢﹢”以上的牛及时治疗,干乳前3 d再监测1次,阴性反应方可停乳。 6 牛奶的处置 临床型和隐性乳腺炎患牛的奶要挤入专用容器内,集中销毁,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奶规定;对发 病区的奶源进行严格监测,防止病原污染牛奶进入制冷罐、乳品加工企业和消费市场。 A 3 DB14/T 1164—201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方法 A.1.奶样的采集 采样时先用温水冲洗乳房,然后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整个乳房,最后用75%酒精擦拭乳头, 采样者同时进行手指擦拭消毒,待干后,每个乳头先挤去前3把乳汁,然后以无菌操作的方法每个乳区 挤取奶样约10 mL,放入灭菌试管中,标明牛号、乳室、日期,立即送回实验室检测(不超过4h)。 A.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试验 将样品摇匀后,取5 mL置于灭菌离心管中3 000r/min离心10 min,弃去离心管中的上层液体,留取 底部沉淀物,无菌操作吸取沉淀物0.1 mL,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 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 ℃恒温箱内培养24 h,观察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革兰 氏染色,镜检,根据菌落特征、溶血情况、染色特性及菌体形态,初步判定细菌类属,并将其进一步纯 化培养。 A.3.病原菌的鉴别培养及形态观察 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菌落的形态特征及染色特性,将可疑单菌落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伊红美蓝 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中进行鉴别培养,于37 ℃恒温箱中培养24 h,进一步观察其生长特性并再次纯化 培养,直到平板培养的为单个纯菌落,将其保存待菌种鉴定。 A.4.病原菌的鉴定 将保存的细菌使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生化分析。 A.5.药敏试验 选取典型的分离菌株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世界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 荐的纸片扩散标准判定结果。药物敏感试验参照下表 表 A.1 4 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mm) 敏感度 20 以上 极敏 15~20 高敏 10

pdf文档 DB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1164-2015 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8:44: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