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 020 CCS B15 DB53 云南省地 标准 DB53/T 1386—2025 赭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2025-05-09 发布 2025-08-09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38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地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O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昭通市植保植检 站、红河州植保植检站、绥江县植保植检站、永善县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安宪、黄正会、李虎、王德海、杨毅娟、韩伟君、罗嵘、宋凡、姚光禄、龚 声信、谭涵月、李才荣、李永青、罗燕、宋枚芳、钟德卫、王琴、柯贤江、陈乾昭、邓磊、季青梅、吕 大荣、卢艳、王相权、王斌、刘萍、黄毅梅、赵雪晴、邓正奎、周树娅、陈文琼、伍湘竹。 I DB53/T 1386—2025 猪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赭室喀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形态识别特征、监测、预测预报和档案保存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赭室喀木虱的监测和预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赭室喀木虱 loquat psyllid 赭室喀木虱Cacopsylla fuscicella,半翅目Hemiptera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木虱科Psyllidae 喀木虱属Cacopsylla昆虫。 4 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识别特征 4.1生物学特性 4.1.1为害特征 为害特征参见附录A.1。 4.1.2代次划分 赭室喀木虱一个世代包括卵、若虫、成虫,从卵发育到成虫并开始产卵的个体发育历期为一代,按 发育历期推算赭室喀木虱在当地一年的发生代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见表1。 表1赭室喀木虱各虫态发育历期 虫态 温度(℃) 相对湿度(%) 历期(d) 卵 21~29/5.5~15 60~85/48~100 2~4/6~7 1龄若虫 11~29 55~100 7~9 2龄若虫 11~23 54~100 4~6 3龄若虫 9~23 57~100 7~10 4龄若虫 11~23 41~93 8~10 5龄若虫 9~23 54~100 16~18 羽化成虫~成虫性成熟产卵 11~26 53~100 10~15 4.2形态识别特征 1 DB53/T 1386—2025 形态识别特征见附录A.2。 5 监测 5.1系统监测 5.1.1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越冬调查结合全年监测时间,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调查两次,入 冬调查一次,出冬调查一次。 5.1.2监测对象 赭室喀木虱卵、若虫、成虫。 營部 5.1.3 监测方法 5. 1.3. 1 测点。 5.1.3.2 植株干燥无露珠时开 展调查,每园采用“7” 型取样法, 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2株。 目测卵、若虫、成虫量,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 B. 5.1.3.4将黄色粘虫板悬挂在离地面1.2m -1.5m树冠中上部, 赭室喀木虱成虫集中发生部位,每亩 20 张~30 张,每周更换一次, 更换时将粘板上成虫数量记入附录B表B.2. 5.1.3.5越冬调查时每株取东 南、西 北四个方位,选择! 择距离主于30cm的一个主枝,调查长度50 cm,目测所选主枝范围内翘皮、 裂皮中的成虫 若虫量, 并以调查树为中心, 调查 1㎡²的地表落叶、杂 草及土壤中越冬的成虫量。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3。 准 准 5.2大田普查 5.2.1 普查时间 5.2.2普查区域 选择枇杷种植比较集中的乡镇,每 个乡镇调查2个果园。 5.2.3普查方法 5.2.3.1普查对象 普查赭室喀木虱卵、若虫、成虫。 5.2.3.2黄板设置 将黄色粘虫板悬挂在离地面1.2m~1.5㎡ 树冠中间部位,每667㎡²悬挂20张~30张,结合普查时 间每15 d~20 d更换一次,或失去粘性时更换。 5.2.3.3为害区域普查 按以下要求进行为害区域普查: 2 DB53/T 1386—2025 a) 结合查阅历史资料进行; 植株干燥露珠时调查,每园采用“乙”字型取样法,调查5人点,每个点调查5株: c) 每株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枝干上随机取1个枝条,随机调查所选枝条上嫩梢5 个、花穗5个、叶片5片、5个果梗上的所有果实,自测有无卵、若虫、成虫为害。记录受害 的嫩梢、花穗、叶片、果实数量,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4。 5.2.3.4未发生为害区域普查 以访问果农、当地技术员,查看黄色粘虫板上有无成虫为主,再结合踏查方式进行,如发现有发生, 则按发生为害区域进行调查。 5.2.4主要天敌调查 部 5.2.4.1捕食性天敌调查 结合成虫、若虫调查进行, 捕食螨、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为主,将调 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5。 5.2. 4. 2寄生性天敌调查 带回室内饲养观察,收集、鉴定寄生性天敌, 记录种类和数量,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5。 方标准 5.2.4.3卵寄生性天敌调查 准化行 卵的寄生性天敌结合卵量训 6预测预报 6.1发生期预测 6.1.1根据田间产卵情况、 虫发育进度 参考气象预报,结合虫态的发育历期(表1),预测成虫 发生期。 6.1.2成虫羽化比例达15%为始盛期、达55%为高峰期<达85%为盛末期。 南 6.1.3成虫羽化比例达15%,开展成虫防治。 6.2发生范围预报 6.2.1根据大田普查结果,该乡镇2个果园都没有赭室喀木虱发生,判定该乡镇赭室喀木虱的发生面 积为0。 6.2.2普查乡镇有1个果园发现赭室喀木虱发生,判定该乡镇赭室喀木虱的发生面积为该乡镇枇杷种 植面积的1/2。 6.2.3普查乡镇2 个果园发现赭室喀木虱发生,判定该乡镇全部发生赭室喀木虱。 6.2.4本行政区域赭室喀木虱的发生面积为各个乡镇发生面积的总和。 6.3发生程度预报 根据田间虫梢(穗、叶、果)发生率,确定赭室喀木虱发生程度。赭室喀木虱发生程度分为5级, 即1级(轻发生)、2级(中等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中等偏重发生)、5级(重发生), 各级指标见的表2,指标中任何一项达到2级,须做出预报。

.pdf文档 DB53-T 1386-2025 赭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386-2025 赭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386-2025 赭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386-2025 赭室喀木虱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9 22:53: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