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 020. 20 CCS B16 DB53 云南省地 标准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5-05-09 发布 2025-08-09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39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O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昆明), 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丽芳、翟素萍、黄望启、张艺萍、苏艳、蔡艳飞、王丽花、杨秀梅、蒋亚莲、 许风。 I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策略,综合防控技术,防控效果调查和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切花月季红蜘蛛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SN/T 2118引进天敌和生物防治管理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红蜘蛛 red spider mite 属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危害切花月季的红蜘蛛种类主要有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若螨、成螨聚集于叶背栖息为 害,随着危害加剧,叶片变成灰白色或暗褐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畸形、落叶褪色等。 3. 2 捕食螨 predatory mite 以红蜘蛛为主要捕食猎物的肉食性益螨。本文件中指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4红蜘蛛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红蜘蛛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5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监测与预警,定期检查(每周至少一次),重点观察老叶 背面、新梢顶端,使用手持放大镜或白色纸张拍打叶片观察虫体;记录温湿度,高温干旱时加强巡查。 根据红蜘蛛发生危害特性,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适时选用高效、安全的化学 衣药并合理改进施药技术,将红蜘蛛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1 DB53/T 1394—2025 6 综合防控技术 6.1农业防治 6.1.1因地制宜的选用抗虫优良品种 结合市场需求,优先选择叶片厚实、蜡质层发达,叶背绒毛密集,枝条疏朗、通风透光,抗逆性强 的切花月季品种。 6.1.2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月季切花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虫能力。 6.1.3清洁田园 切花采收后,清洁田园,降低虫 口基数。及时清除温室四周杂草, 减少虫源, 6.2物理防治 度,可喷雾增加湿度至70%~80%, 减轻虫害的发生。 方标 6.3.1施用时期及释放用量 6.3.1.1红蜘蛛初发期 高温、干旱季节,大棚内红蜘蛛尚未发生或刚发生时, ,需进行预防性 人工释放捕食螨。切花月季种 苗期,每次按15:1(捕食螨数量:植株数蛋) 比例释放,每周1次切花月季产花期,每次按60:1(捕食 螨数量:植株数量)比例释放, ,2周1次。天敌的引进和管理执行SN/1 2118的规定。 6.3.1.2红蜘蛛发生期 大棚内红蜘蛛已经发生,每次按120:1L (捕食螨数量:植株数量) 比例释放,1周1次,持续4周,局 部控制螨害发生。 6.3.2释放方法 瓶装捕食螨释放前,轻轻转动瓶子,打开瓶盖,将瓶子内的麦皮倒于植物叶片上。每行或每睦作物 均要释放到,优先在红蜘蛛危害中心株释放,害虫发生区域的释放量应高于未发生区域。袋装捕食螨释 放前将袋子上缘撕开一个小口,将袋子钉在树冠内部的主分权上,并将袋子底部紧靠在分权上。 6.3.3注意事项 释放捕食螨前15d禁用杀虫剂和杀螨剂,释放后如使用杀虫、杀菌、杀螨剂,应选用选择性强、低 毒高效、对捕食螨等天敌杀伤力较小的药剂,注意使用安全和间隔期。 6.4 化学防治 6.4.1虫情监测 2 DB53/T 1394—2025 6.4.1.1红蜘蛛种群密度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每个片区(50株~100株)调查10株~20株,每株上、中、下各查2片叶。对 抽查的切花月季植株,只检查各方位叶片上有无红蜘蛛的活虫(1个即算有),分别统计有虫叶数和无 虫叶数,计算有虫叶率(%),对应换算虫口密度(头/叶)。有虫叶率与虫口密度的对应关系见附录B。 6. 4. 1. 2 防治指标 在种植地内,切花月季植株虫口密度为成、若螨1头~2头/叶,对应有虫叶率达35%~45%,即可进 行防治。 6.4.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避免药害。 多次使用同尊利 6.4.2.2科学轮换用药,不宜单 严格把握施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不随意加大 剂量和浓度;精准施药,重点喷施叶背 红蜘蛛主要栖息处) 雾化均匀。 6.4.2.3选择早晚低温时段施药,避免高温蒸发。 6.4.2.4定期监测田间红蜘蛛种群抗药性 及时调整用药策略。具体执行 GB/T 8321 的有关使用准则 和规定。 地方 7防控效果调查和评价 7.1防控效果调查 1次,按有虫叶率计 实施防治措施后3d、7d、1 算出 虫 口密度,调查取样方法同6.4.1.1。 7.2防控效果评价 根据防治效果调查,存活虫口密度低于确定的防治指标 (6.4. 1. 2) ),表明防治效果较好,若存活 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则需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再次进行防治 标 南 3

.pdf文档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红蜘蛛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9 23:00:2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