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5.100.01 J 41 备案号:53564—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Inspection methods for cutting tool surface micro-crack 2016-01-15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608—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检测方法分类及选用. 2.1检测方法分类 2.2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 2.3渗透检测方法选择的注意事项, 3水基型荧光渗透检测法 3.1 3.2 检测方法. JB/T 12608—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格瑞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春、周应涛、陈宁、赵建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JB/T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基型荧光渗透等检测刀具表面微裂纹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刀具表面微裂纹的检测。 2检测方法分类及选用 2.1检测方法分类 刀具表面裂纹检测方法分类如下: 肉眼观测法、放大显微观测法、扫描电镜观测法、超声扫描法、冷光法、着色渗透检测法和荧光渗 透检测法。荧光渗透检测法按渗透剂类型可分为后乳化检测法、溶剂型荧光渗透检测法、水基型荧光渗 透检测法;按渗透方法可分为常压渗透检测法和真空渗透检测法。 2.2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 检测方法的选用,首先应满足检测缺陷类型和灵敏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被测件表面状况、 检测批量大小和检测现场的检测条件来决定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的选用原则如下: a)对于表面粗糙、裂纹粗大的被测件可采用肉眼观测法。 b)对于体积微小,且表面进行了涂层、镀层、喷漆、研磨、抛光、氧化等处理的被测件可采用放 大显微观测法、扫描电镜观测法或超声扫描法。 c)对于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被测件可采用着色渗透检测法。 d)对于现场无电源和不能使用电源的被测件的检测可采用着色渗透检测法或冷光法, e)对于现场无水源、小批量及对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可采用溶剂型着色渗透检测法或溶剂型荧光渗 透检测法。 f)对于批量大、表面光洁和形状复杂的被测件,宜采用水基型着色渗透检测法、后乳化检测法或 水基型荧光渗透检测法。 g)对于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被测件,宜采用水基型荧光渗透检测法。当检测灵敏度要求特高时, 宜采用真空渗透法。 2.3渗透检测方法选择的注意事项 渗透检测方法选择的注意事项如下: a)同级别的渗透剂不同的渗透检测法灵敏度不同。真空渗透比常压下施加渗透剂可增大渗透深度 提高检测灵敏度,荧光渗透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着色渗透检测法, b)后乳化检测法对于后乳化时间要求非常严格,欠乳化或过乳化均会影响检测灵敏度,甚至造成 检测失灵。 c)荧光渗透检测法和着色渗透检测法不适用于表面粗糙度大于Ra3.2um的粗糙表面和多孔材料的 微裂纹的无损检测。 d)渗透检测法不适用于裂纹缺陷宽而浅的无损检测。 1 JB/T12608—2016 e)在光源、水源、暗室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应使用水基荧光渗透检测法,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的问题。 3水基型荧光渗透检测法 3.1要求 3.1.1 检测人员: 不得有色盲、色弱,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 应在实施检验前提前进入暗室,以适应检测环境,通常适应时间应≥2min。 3.1.2检测用具: a)黑光灯:应在使用前检查反光罩和滤光板、紫外线灯泡,保持其清洁性和完整性及完好性。定 期采用黑光计检测被测件表面的黑光强度,要求在380mm内黑光灯照度≥1000lx,黑光波长 在320nm~380nm范围内,以保证检测的灵敏度。在使用黑光灯或检测黑光强度之前应先预 热,预热时间≥10min。 b)暗室:暗室的可见光照度≤201x。 c)干燥设备要求如下: 电吹风:冷热风可调,1000W电吹风; 烘箱:温度可调、可恒温。 d)抽真空设备:在标准环境下保持30min内真空度高于0.01MPa。 e)渗透剂:渗透剂与清洗剂、显像剂应配套使用,不同类型的渗透剂应搭配其配套使用的清洗剂 和显像剂,不得使用其他不同类型的清洗剂和显像剂,以免造成检测灵敏度降低甚至完全失灵。 渗透剂的灵敏度不低于3级。基于刀具产品形状的复杂性及不易清洗性并考虑到检测成本及环 保性,建议使用HM604水基型荧光渗透剂。 f)清洗剂采用: 工业乙醇(酒精)或丙酮: 一自来水。 g)显像剂:与HM604水基型荧光渗透剂配套使用的显像剂应具有吸附性和很好的检测灵敏度 推荐使用D-100溶剂悬浮型湿显像剂。 3.1.3对于表面需进行喷漆、镀层、涂层、氧化、研磨、抛光等处理的被测件,需在处理前进行检测。 3.1.4在使用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过程中,应采用保护环境的方式、方法。 3.2检测方法 3.2.1预清洗 进行表面预清洗应选用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清洗、化学清洗、机械清理、辅助超声波清 洗等。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选择不同的、适宜的清洗方法,充分考虑预清洗方法对被测件的影响,不得损 伤被测件的工作功能和性能等。对硬质合金刀具等产品可选用乙醇、丙酮等作为清洗剂进行清洗。预清 洗的方法、步骤如下: a)清洗:将被测件浸泡于乙醇或丙酮液体中,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预清洗,清洗时间为10min~ 20 min; b)晾干:预清洗结束后将被测件进行烘干或用电吹风吹干,避免将水分带入荧光渗透剂中,造成 检验灵敏度下降甚至失效。 2 JB/T12608—2016 3.2.2施加渗透剂 3.2.2.1温度 在室温10℃~50℃时施加荧光渗透剂。对于细小的微裂纹的检测,可先将被测件预热到40℃~ 50℃后再施加渗透剂。 3.2.2.2方法及时间 根据被测件裂纹的程度、类型及检测要求选择下列的渗透方法和渗透时间: -常压渗透:将预清洗干净并去除水分的被测件浸入荧光渗透剂中进行渗透,渗透时间为15min~ 30min,然后进行滴落,滴落时间为5min~10min; 真空渗透:将预清洗干净并去除水分的被测件浸入荧光渗透剂后,立即取出放到真空箱中抽成 真空,并等待15min~30min后取出。 3.2.3清洗一一去除多余的荧光渗透剂 3.2.3.1将施加了渗透剂的被测件置于盛有自来水的水盆中进行初洗,对于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被测件 可用软毛刷轻刷。 3.2.3.2将初洗的被测件用自来水进行喷淋,清洗干净。 3.2.3.3清洗时可在黑光灯下边观察边清洗,避免过清洗或去除不足,以得到合格背景。在得到合格 背景的前提下,水洗时间越短越好。 3.2.4烘干 将清洗干净的被测件用电吹风吹落大部分的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60℃,烘 干时间≥20min,且要保证被测件表面没有水分存在(肉眼观察)。 3.2.5显像 角方向,将显像剂均匀地喷涂在被测件需要检测部位的表面,使其将缺陷中的荧光渗透液吸附到被测件 表面。 3.2.6观察 3.2.6.1观察光源 白光照度≤201x,距离被测件表面380mm处,黑光照度≥10001x。 3.2.6.2观察时机 观察应在施加显像剂后10min~60min内进行。 3.2.6.3观察、评判 喷涂显像剂10min后,在暗室里,用黑光灯进行观察,有裂纹或表面孔洞的地方就会逐步显现出 放大了的高对比度的缺陷荧光图像。显像后由于溶剂的迅速挥发,缺陷轮廓图形随时间扩散较慢,可以 较好地分开显示临近的缺陷,分辨力较高。 3

.pdf文档 JB-T 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T 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第 1 页 JB-T 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第 2 页 JB-T 12608-2016 刀具表面微裂纹检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08:59: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