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3715
聊城市 地方标准
DB 3715/T 44—2023
韭薹韭青周年栽培技术规程
2023 - 11 - 17发布 2023 - 12 - 17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715/T 44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东阿县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茌平县肖庄镇爱青家庭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曹娜、徐倩、王远亮、朱琳、刘云、董秀霞、高军、刘玉旺、金秀敏、杨敏、
孙南、孙国栋、王瑞、张东辉。
DB 3715/T 44 —2023
1
韭薹韭青周年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韭薹韭青周年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 和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韭薹韭青周年栽培技术 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NY/T 525 有机肥料
DB37/T 1549 韭菜种子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韭薹 leek moss
指收获韭菜花茎获得的产品 。
3.2
韭青 leek
指收获韭菜茎叶获得的产品。
4 种子
4.1 品种选择
韭薹韭青周年栽培应选择出薹早、出薹多、抗病性强、品质好 的韭菜品种,如久星 21号、四季苔韭
等。
4.2 质量要求
韭菜品种纯度 ≥95.0 %、 净度≥99.0 %、 发芽率≥ 80.0 %、 水分≤8.5 %。 种子质量应执行 DB37/T 1549
的规定。
5 播种育苗
5.1 育苗场地
DB 3715/T 44 —2023
2 选择远离污染、地势平缓、排灌良好、土壤通气透水性好、肥力高的砂质壤土进行育苗,地块 应选
择近两年未种植过葱、蒜、韭等百合科作物的土壤 。
5.2 种子处理
5.2.1 用种量
每667 m2用种量1.5 kg左右。
5.2.2 晒种
选择粒大饱满的新种子,晒种 1 d~2 d。
5.2.3 浸种
将晒好的种子放入 35 ℃的温水中搓洗,在 30 ℃~40 ℃的温水中浸种 1 d后捞出。
5.2.4 催芽
催芽盘中垫入 3层温水浸湿的纱布,将浸好的种子平铺在纱布上,再用 3层湿润的纱布覆盖,置于
15 ℃~20 ℃的培养箱中催芽。
5.2.5 催芽期管理
每天用清水淘洗种子 1~2次,淘洗时注意手法要轻,不应伤及露出的胚芽,待 30 %的种子露白时
播种。
5.2.6 包衣种子
不用催芽,直接播种。
5.3 育苗
5.3.1 播种时间
4月中旬,待 10 cm地温稳定在 15 ℃以上时播种 。
5.3.2 苗床面积
每667 m2应准备苗床面积 66.7 m2左右。
5.3.3 苗床整理
每667 m2撒施符合 GB/T 15063 规定的N、P、K比例为15:15:15 的复合肥20 kg,深翻耕 30 cm~
40 cm。
5.3.4 做畦
建成宽1.5 m、长8 m的平畦,浇透 水。
5.3.5 播种
种子以撒播或条播的方式播入土壤,播后覆土 1.5 cm,覆盖地膜 。
5.3.6 苗后管理
DB 3715/T 44 —2023
3 出苗后撤膜,待韭菜地上部有 4片~6片真叶、高 20 cm时移栽。
5.4 除草
5.4.1 出苗前
播后苗前每 667 m2用符合GB/T 8321 规定的33 %二甲戊灵乳油 100 ml~150 ml兑水15 kg~20 kg喷
施封地。
5.4.2 出苗后
双子叶杂草应人工拔除;单子叶杂草用 符合GB/T 8321 规定的5 %精喹禾灵乳油 600倍液喷施或人
工拔除。
6 整地移栽
6.1 整地
每667 m2施入符合 NY/T 525 规定的腐熟有机肥 1 000 kg、符合GB/T 15063 规定的磷酸二铵 50 kg
做底肥,深翻 30 cm~40cm,整地耙平,起垄建成宽 2.2 m的田畦。
6.2 移栽
6.2.1 移栽时间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
6.2.2 种苗准备
移栽前将苗床浇透水,从韭苗根部下挖 15 cm~20 cm将幼苗撅起,抖落泥土,选择植株健壮、无病
虫害的壮苗作种苗,韭苗留根长 5 cm~6 cm,其余全部剪掉,叶片留长约 15 cm,先端剪掉 。
6.2.3 移栽方法
平畦两边各留白 10 cm,中间每 20 cm 宽为一垄开定植穴,穴间距 12 cm,穴深5 cm,将韭苗整齐摆
放入定植穴,每穴 10株~15株,覆土压实,浇透定植水。
7 田间管理
7.1 水分管理
7.1.1 移栽后
及时浇定植水。
7.1.2 缓苗后
视土壤墒情和温度适量浇水。
7.1.3 冬季
10月中下旬后任其自然生长和干枯,冬至前浇一次透水,之后整个冬季不再浇水。
DB 3715/T 44 —2023
4 7.1.4 夏季
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浇井水降温。
7.2 肥料管理
7.2.1 定植至缓苗初期
不宜施肥, 应适当蹲苗。
7.2.2 生长季
一年以上的韭菜田 4月中旬至 10月中旬吸肥量大, 根据韭菜长势情况每 20 d~30 d或采收后
追肥一次, 每 667 m2施用符合 GB/T 15063 规定的N、P、K比例为15:15:15 的硫酸钾型复合肥 15 kg~
20 kg、微量元素肥 5 kg,开沟施用或随水冲施,根据长势可增加少量尿素或叶面喷施高氮型蔬菜专用
营养液等。
7.3 温度管理
7.3.1 生长适温
温度15 ℃~20 ℃时生长最快 。
7.3.2 高温逆境
35 ℃以上时生长缓慢,易发病腐烂,高温、干旱、强光等逆境环境下韭叶纤维含量增高,质地脆
硬,食用价值下降。
7.3.3 寒流天气
短时间内温差 20 ℃以上时,应提前用秸秆、塑料薄膜或保温被等保温材料覆盖田间。
7.4 中耕除草
7.4.1 浅中耕
定植后视地表墒情及杂草情况进行浅中耕,一般在浇水后 3 d~5 d进行。
7.4.2 冬季
11月中旬,韭菜地上部基本枯死,此时应彻底清除枯叶及杂草,采收前不宜进行中耕除草。
7.5 病虫害防治
7.5.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 等;主要虫害有迟眼蕈蚊、蓟马、 蚜虫、飞虱、斑潜蝇、黄曲跳甲、韭菜
蛾等。
7.5.2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7.5.3 农业防治
DB 3715/T 44 —2023
5 选用抗病 性强的品种;对种子、生产工具等进行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清除杂草, 减
少虫源,保持环境卫生; 合理灌溉 施肥,培育壮苗。
7.5.4 物理防治
用30目白色聚乙烯防虫网建造网棚防虫;用黄板诱杀蚜虫、飞虱等,蓝板诱杀蓟马等,频振式杀
虫灯诱杀跳甲类害虫。
7.5.5 化学防治
7.5.5.1 灰霉病
发病初期,用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 40 %嘧霉胺悬浮剂 1 200倍~1 800倍液,或
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500倍~2 000倍液喷雾。
7.5.5.2 疫病
发病初期,用 72 %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500倍~800倍液,或 8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800倍液喷雾。
7.5.5.3 虫害
幼苗定植前 7 d,用30 %噻虫胺悬浮剂 1 000倍液灌根,防治赤眼蕈蚊、粉虱类、蓟马、蚜虫等;
田间发现韭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时,用 5 %虱螨脲悬浮剂 1 500倍液喷施 。
7.6 翌年管理
7.6.1 返青期
及时清理畦面枯 叶,耧平畦面 。
7.6.2 早春
平均气温稳定在 0 ℃以上且当年冬季少雨雪时,应及时选择晴天上午小水轻浇,建议浇水时每 667
m2随水冲施尿素 10 kg。如果冬季雨雪较足,可在韭青采收后浇水施肥。
8 采收
8.1 韭青
8.1.1 采收次数
一般每年只采收一次。
8.1.2 采收时间
4月中下旬,当韭叶高度长至 40 cm左右时采收,以清晨 4 点~5 点钟为宜 。
8.1.3 采收方法
齐地面以上 1 cm~2 cm处快速收割,要求刀口整齐平滑。
8.1.4 采后处理
韭茬应清除残叶杂物,覆土 1 cm~2 cm,待伤口愈合后浇水施肥。
DB3715-T 44-2023 韭薹韭青周年栽培技术规程 聊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09 09:43: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