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100.70
CCS Y 42
团 体 标 准
T/WSJD 29—2022
化妆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关注阈值法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for Cosmetic Safey Assessment
2022-09-30发布 2022-11-01实施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SJD 29—2022
I
目 录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化学物质分类 ……………………………………………………………………………………… 2
5 阈值………………………………………………………………………………………………… 2
6 评估程序 …………………………………………………………………………………………… 3
7 评估结论…………………………………………………………………………………………… 3
附录A(规范性) 非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Cramer类别分类流程 …………………… 4
附录B(规范性) 化妆品原料或安全性风险物质 TTC法评估程序 ……………………………… 9
附录C(资料性) TTC法在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中的运用示例 ………………………………… 10
参考文献 …………………………………………………………………………… ………………… 1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SJD 29—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
司上海分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伽科高科技有限公司、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
公司、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爱茉莉太平洋(上
海)研发有限公司、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周利红、李竹、邢泰然、孔淑仪、朱斌、胡莉萍、李昭元、李钟瑞、朱婷婷、
辛文波、檀嘉鸣、张姝、徐添佳、吕辰鹏、管娜、余昊阳、崔文广、陈田、佘媛媛。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SJD 29—2022
1
化妆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关注阈值法
1 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运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法开展化妆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明确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待评估
化学物质分类、阈值、评估程序和评估结论。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 、 暴露量可知 且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不足的化妆品原料 及安全性风险物
质以经口或经皮途径暴露时 的全身毒作用评估 ,不适用于 局部毒作用评估。
本文件不适用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强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联苯胺类和肼、氧
化偶氮类等)、蛋白质、强效激素(如类固醇 )、高分子质量的物质 、纳米材料、无机物、生物蓄积性
很强的物质以及放射性化学物质和成分未知的混合物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仅该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年版)
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2021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妆品原料 cosmetic raw materials
化妆品配方中使用的成分。
[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年版),第一章 2.1]
3.2
安全性风险物质 risk substances
由化妆品原料 (3.1)、包装材料、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暴露于人体可能对人
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年版),第一章 2.18]
3.3
毒理学关注阈值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
化学物质暴露阈值,在该暴露水平下,预计 不存在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SJD 29—2022
2
[来源: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2021年版),10.19]
3.4
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potential DNA -reactive mutagens/carcinogens
直接作用于 DNA,可能引起DNA损伤导致复制错误 或可能诱导细胞癌变 的化学物 质。
3.5
Cramer类别 Cramer category
由学者Cramer等在1978年首次提出, 根据化学物 质化学官能团的潜在毒性将化学物 质分为三类,分
别为Cramer I类、Cramer II类和Cramer III类。
3.6
全身暴露量 systemic exposure dosage
在正常、合理及可预见的化妆品使用条件下,通过 各种暴露途径进入体循环的化学 物质的预计量。
[来源: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2021年版),10.10,有修改 ]
3.7
(定量)构效关系 (quantitative )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手段 获得的化学物质 结构和活性之间 的(定量) 关系。
4 化学物质分类
4.1 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判断
4.1.1 若待评估化学物质无遗传毒性试验数据,可采用(定量)构效关系预测工具进行预测,应 至少采
用两个独立的预测工具 。若任意一个或者多个预测 工具警示待评估化学物 质可能具有遗传毒性 ,可开展
至少两项不同遗传毒性终点的试验,得到试验数据后,按照 4.1.2开展进一步的评判。 若两个或两个以
上独立的预测工具 均预测待评估化学物 质为遗传毒性阴性, 则判定该化学物 质为非潜在 DNA反应性致突
变物/致癌物。
4.1.2 若待评估化学物质有 遗传毒性试验 数据,一项或多项试验结果为阳性, 不能排除遗传毒性时,则
判定该化学物 质为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当 不同遗传 毒性终点的试验结果 均为阴性,能排除
遗传毒性 时,判定该化学物 质为非潜在 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4.2 Cramer类别分类流程
对于非潜在 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根据该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 ,回答指定的与化学结构 和
(或)代谢物安全性 相关的问题。 根据每个问题的答案 “是”或“否”,逐步引出下一个问题,最终得出
Cramer I 类、Cramer II 类或Cramer III 类3个不同毒性等级 的结论。 详细的Cramer类别分类流程见
附录A。
5 阈值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WSJD 29—2022
3
5.1 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的毒理学关注阈值为 0.0025µg/ (kg BW•d)。
5.2 非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表1规定了非潜在 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的毒理学关注阈值。
表1 非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毒理学关注阈值
Cramer类别 毒理学关注阈值 [µg/(kg BW•d)]
Cramer I 类 46
Cramer II类/Cramer III 类 2.3
6 评估程序
依次按下列步骤开展评估 ,详细的 评估程序流程图见附录 B。
a) 判断待评估化学物 质是否符合 适用范围(见1),若不符合适用范围,采用非 TTC法进行安全
评估;
b) 若待评估化学物 质符合适用范围(见 1),参照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2021年版)中4.3
规定的方法开展暴露评估并计算该化学物 质的全身暴露量;
c) 判断待评估化学物 质是否为潜 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见 4.1);
d) 若待评估化学物 质为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比较待评估化学物 质的全身暴露量与
潜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的毒理学关注阈值,判断安全性风险;
e) 若待评估化学物 质为非潜在 DNA反应性致突变物 /致癌物, 根据待评估化学物 质的化学结构,
通过Cramer类别分类流程判定 Cramer类别(见 4.2);
f) 比较待评估化学物 质的全身暴露量与相应 Cramer类别的毒理学关注阈值,判断安全性风险。
当一个化妆品原料含有多个属于同一化合物类别(如黄酮类、鞣质类等)的化学物质时, 将该
类化学物质作为整体计算全身暴露量,通过 比较整体的暴露量与相应 Cramer类别的毒理学关
注阈值来判断安全性风险 ,若该类化学物质分属不同的 Cramer类别,其整体的 Cramer类别按
其中毒理学
T-WSJD 29—2022 化妆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关注阈值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2 12:00: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