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字道路白皮书
数生万物 慧智而城引言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随之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4 年就明确指出,
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2021 年, 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强调: “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 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从拥抱 “互联网 +” 到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从各行业发展的 “可选项” ,
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必选项”。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道路是信息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先行落地基础,更是交通、信息、汽车三大行业的全面融合。中国电信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开创探索、身先士卒投入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数字道路的建设,发挥自身技术积累、产业合作优势,在雄安新区设计、建设并运营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基于开放区域的数字道路。
我们基于对数字道路的建设运营的经验与认识,组织编写了本白皮书:新兴技术重构道路,数字道路赋能
场景,人本服务孕育模式,共赢模式成就生态。数字道路,不仅仅是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更多的,是中国整体数字化转型中先行探索的重要一环。
中国电信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以产业发展和场景需求为导向,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探索数字道路建设运营最
优模式,致力成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运营商。中国电信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数字道路相关产业发展。为道路注智、为城市赋能,为智慧交通贡献中国智慧。01-14
创新·从传统基建到新型基建
协调·从自建自治到统筹规划绿色·从建设运营到循环经济开放·从砂石水泥到智能中枢
15-32共享·从服务交通到服务城市新理念·新兴技术重构道路
新服务·数字道路赋能服务目录
城市统筹 协调管理
城市道路 便捷顺畅无人驾驶 车路协同人流物流 各享其行公共交通 绿色低碳安全出行 道路守护特种车辆 通行保障道路管养 统筹规范
创新运营 城市统筹规划
降本增效 设施集中运维统筹调度 事件联合监管各取所需 数据定制服务统一纳管 安全统一保障
数字道路运营商·崭露头角
智能终端新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汽车产业链·换道超车
缩略语名词53-5
55
56 4 展望
33-44
45-52新模式·人本服务孕育模式
新生态·共赢模式成就生态城市是文明的摇篮,道路是城市的脉络。道路定义了居民在城市中的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其说是
依托城市展开,不如说是在道路连接的各个功能空间中进行转移。
随着新兴技术的驱动, 道路这一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也将得到重构, 数字道路, 秉承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道路形态发展、重构的必经途径,也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新兴技术重构道路新理念03 04伴随人类科技进步,车辆与道路的形态逐步发生改变。从前,“马路”一词更多的诠释砂石道路如何服务
于畜力车;近现代时期,机械车辆与沥青道路开始成为主流;而如今,畜力车、纯机械车辆已慢慢退出历史舞
台,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出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道路正在进行数字化升级。
与此同时,数据逐渐成为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必要社会资源,被认为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
场主体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2020 年,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中央文件,其重要程度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比肩,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标志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全新阶段。从传统基建到新型基建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字道路,有别于传统道路针对道路本体进行规划和建设,其重点在于对赋予数字特征
的智能道路进行创新性建设和运营。数字道路所产生的数据要素,将重建人们对道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道路相关交通元素和事件数字化,把交通出行从有限的物理空间拓展到了无限的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内以数据要素高效流动,实现传统交通业务的重构与创新。
数字道路除了提升传统道路的通行效率外,还通过与后端运营中心、智能网联车辆进行深度协同,提供个
性化、场景化、实时化的各类服务,进而助推数字道路空间上相关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道路构建的一体化运维体系,也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服务,为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设监理、路上场景应用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运营和维护数字道路所产生的数据要素,城市也将具备应急指挥调度、交通引导、流量统计、风险预警等能力,进而对交通出行以及交通组织产生深远影响。
道路数字化
参与协同化 运营全局化决策智能化
道路本体及参与者的数字化
交通出行从物理空间扩展到数字空间
数字道路车路协同能力开放
道路设施从被动使用升级为主动服务数字道路运营数据长期累积
交通决策从经验主导转变为智能决策
资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道路运营从硬件维护统筹为区域运营第一章 新兴技术重构道路16 06
建设部门统筹道路建设
养护部门负责道路巡护
交管部门布设信控电警
传统道路建设、运营过程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规划部门协调城市规划
字道路将在数字空间统一考虑各类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完成统一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此“先建设,再整改”的现象屡有发生,数字道路的建设在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数字化相关技术,数各部门各有所考,各司己职。由于道路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本身就是一个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很难通观全局,因部门顾虑道路质量,交管部门布设信控电警,电力部门负责电力电缆铺设维护,城市综治部门负责创文创卫,传统的道路建设流程中,规划部门协调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统筹道路建设,市政部门专注路下管线,养护从自建自治到统筹规划协调
市政部门运营城市照明
数字道路统筹规划,纵观全局
统一规划 统一运营
数字道路统一建设
多感合一
市路侧感知设备多元复用。杜绝“麻雀杆”现象,智慧城
多杆合一
标志标牌竖杆统一建设复用。路灯、电警、红绿灯、广告、第一章 新兴技术重构道路
多网合一
络统一规划设计,集约投资。通信网、视频网、电力网等网
多箱合一
号控制箱体统一空间复用。配电、光交、消防控制、信072020 年 9 月, 中国明确提出 2030 年 “碳达峰” 与 2060 年 “碳中和” 目标。 2021 年 10 月, 国务院发布了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明确提出 “碳达峰十大行动” 。 2022 年 , “双碳” 目标相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 “十四五”
08规划 , 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从建设运营到循环经济绿色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领域的 C O 排放占全
国总碳排放量的 10%-12%左右2交通运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先行官” , 亦是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排放的 “大户” 。 基于数字道路建设,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等技术,联合地图服务商、道路运输服务提供商等一起推动交通出行场景
数字化,能够有效改善道路运输效率,助力城乡低碳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数字道路通过整合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交通出行朝着电动化、共享化、智
能化、 网联化方向演变。 通过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至数字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 建设、 运营、 维护全过程,开展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多网合一的整体建设,能够降低道路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道路管理者同样可以借助数字道路能力推行多元的碳普惠机制,激励居民采用更多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CO2
10%-12%
PM2.5
15%-35%第一章 新兴技术重构道路
交通领域 PM2.5 排放占全
国总排放比例达 15%-35%09传统道路是城市的度量,是通行的工具,是固化的砂石。通过对道路进行数字化改造,数字道路能力将
10持续升级。 数字道路作为城市智能中枢的有机组成, 将城市能力与道路能力开放给交通参与者、 交通治理者等。从砂石水泥到智能中枢开放
感知数字化
感知设备与道路融合,道路信息实时、动态更新
变化,提升道路感知能力。
未来更高需求
道路将作为城市信息中枢,开放通行能力的同时逐步开放电力输送、网络通达、通信接入等能力。协同数字化
交通参与者与道路逐步协同,道路将能力开放给交通参与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静态数字化
道路本体及道路部件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 静态建模, 提升道路资产管理能力。基础道路
砂石水泥的道路给城市赋予了最基础的通行能力。
数字道路开放能力能够赋能出行业务创新,驱动新兴的道路出行模式。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通过数字
道路建设实现了城市定制公交、无人驾驶与慢行交通体系的融合发展,并且逐步衍生出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出行即服务(MaaS)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货物的自动协同化流转等新兴出行模式,使得服务落地过程更加便捷、快速。
除了将能力直接开放给交通参与者,数字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真实世界感知能力、高效网络传输能力、
云边协同算力能力、电力网络传输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能力开放给周边的居民和空间内的设备。道路能力开放场景示意第一章 新兴技术重构道路
中国电信 数字道路白皮书 2022
安全报告 >
运营商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4页,可预览 3 页,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
点击下载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6 17:30: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