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128—2016 螺旋粉虱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 2016-10-13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312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东、符悦冠、韩玉春、蔡波、徐卫、韩冬银。 I GB/T33128—2016 螺旋粉虱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旋粉虱的现场检验、实验室鉴定和标本保存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螺旋粉虱的检疫和鉴定。 2螺旋粉虱的基本信息 学名: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1965。 英文名:Spirallingwhitefly,Keyswhitefly。 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复孔粉虱属Aleurodicus 复孔粉虱属在全世界已描述35种,我国仅在海南岛和台湾岛局部发现螺旋粉虱。该属内形态上与 螺旋粉虱近缘的重要种类有A.coccolobaeQuaintance&Baker,AmaritimusHempel,A.pulvinatus (Maskell),A.rugioperculatus Martin. 传播途径:该虫以卵、若虫、拟蛹和成虫随寄主叶片、茎、果实和花远距离传播 3方法原理 根据螺旋粉虱的为害状,在检疫现场或发生疑似螺旋粉虱的田地,肉眼观察寄主叶片背面,取得卵、 若虫、拟蛹和成虫虫样,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螺旋粉虱的地理分布、寄主和生物 学习性等参见附录A。 4器材和用具 体视显微镜、放大镜、小毛笔、镊子、剪刀、白瓷盘、解部针、指形管、标签等。 5现场检验 在检疫现场或发生疑似螺旋粉虱的田地,观察有关寄主植物叶片背面是否有雌成虫产卵时所形成 的螺旋状蜡泌物(参见附录B中图B.1),是否有卵、若虫、拟或成虫。对现场检测发现的各种虫态个 体用镊子或毛笔收集,以指形管保存,加贴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带回实验室。 6实验室鉴定 6.1总则 将虫样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是否符合以下鉴别特征。螺旋粉虱形态特征描述详见附录C。 6.2复孔粉虱属的鉴别特征 成虫个体较大,体长2mm左右;壳的体背有5对~7对能产蜡丝的复合孔,1对在头部,其余在 1 GB/T33128—2016 腹部,分泌的蜡丝粗壮,很长,并缠绕在一起,使虫子很容易见到。 6.3螺旋粉虱的鉴别特征 6.3.1卵 长椭圆形,大小0.30mmX0.11mm,表面光滑,一端有一柄状物。 6.3.2一龄若虫 虫体大小为0.33mm×0.15mm,触角2节,足3节;背面隆起、体背分泌少量絮状蜡粉 6.3.3二龄若虫 虫体大小为0.48mm×0.26mm,足、触角退化,分节不明显;初脱皮时虫体透明,背面隆起,体背、 体侧分泌有少量絮状或丝状蜡粉。 6.3.4三龄若虫 虫体大小为0.67mm×0.42mm,足、触角进一步退化,分节不明显;体周缘长有放射状细腊丝。 6.3.5拟蛹 大小为1.02mmX0.69mm,初脱皮时透明,扁平状,无蜡粉;足、触角和复眼完全退化,体背有很 多形态各异的蜡孔,在虫体胸部和腹部分别有一对和四对复合孔,腹部第7、8节不具小复合孔,亚缘区 6.3.6成虫 翅展为3.50mm~4.65mm。雌雄个体均具有两种形态,即前翅有翅斑型和前翅无翅斑型。前翅 有翅斑的个体明显较前翅无翅斑的大,雌性体长为1.55mm~1.75mm;雄性体长为1.65mm~ 2.46mm。初羽化的成虫浅黄色、近透明。在前翅末端有一具金属光泽的斑。雄性形态与雌性相似,但 腹部末端有一对侠状交尾握器。 7结果判定 判定为螺旋粉虱。 8标本保存 经过鉴定的螺旋粉虱标本应永久保存,并加注明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信息的标签, N
GB-T 33128-2016 螺旋粉虱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21 17:31: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