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9.080.20 W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258—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Combed cotton/viscose blended grey yarns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25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陈乃英、李军华、乐荣庆 I GB/T29258—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与粘胶(棉型短纤维)混纺,棉混用比例在50%及以上的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 品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用于特种用途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8棉本色纱线 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291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 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勾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 391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 9996.2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外观质量黑板检验方法 第2部分:分别评定法 FZ/T01050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 01086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 FZ/T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12018—2009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3分类、标记 3.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纺纱方法、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3.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原料代号棉为C,粘胶为R。 3.3产品混纺比以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具体表示为棉含量/粘胶含量 3.4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过程代号、原料代号及混纺比。 示例: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3.0tex,含量为棉55%,粘胶45%,应写为JC/R55/4513.0tex。 注:线密度采用特克斯(tex)制,如采用英制支数时需换算,换算常数为590.5。 4要求 4.1项目 4.1.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的技术要求包括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 1 GB/T29258—2012 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千米纱疵(细节、粗节、棉结)、十万米纱疵及纤维含量偏差八项指标。 4.1.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的技术要求包括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 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捻度变异系数及纤维含量偏差七项指标。 4.1.3紧密纺、赛络纺纱(线)的技术要求中优等品增加毛羽指标。 4.2分等规定 4.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单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多个检验批。按规定的各项试验 方法进行试验,并按其结果评定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质量等级 4.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 4.2.3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4.2.4检验单纱条干均匀度可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毛羽可 选用毛羽指数H或2mm毛羽指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但上述项目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条干均 匀度发生争议时,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为准。 4. 3 技术要求 4.3.1 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1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 条干均匀度 单纱断 线密 单纱断裂 千米棉结 十万米纱 公称 裂强力 度变 线密度偏 黑板条干均匀度 等 强度"/ 条干均匀度 +200%/ 症/ 线密度/ 变异系 异系 差率/ 10块板比例 级 (cN/tex) 变异系数/% (个/km) (个/105m) tex 数/% 数/% % (优:一:二:等外) 不低于 优 11.0 2.0 12.0 ±2.0 7:3:0:0 16.0 200 12 8. 1~11. 0 13.5 3.0 10.6 ±2.5 0:7:3:0 18.0 360 25 二 16.5 4.0 8. 6 ±3.0 0:0:7:3 20.0 优 10.0 2.0 12.2 ±2.0 7:3:0:0 15.0 120 8 11. 1~13. 0 12. 5 3. 0 10.8 ±2.5 0:7:3:0 17.0 240 15 二 15.5 4.0 8°8 ±3.0 0:0:7:3 19.0 优 9.5 2.0 12.4 ±2.0 7:3:0:0 14.0 70 8 13.1~16.0 12.0 3. 0 11.0 ±2.5 16.0 0:7:3:0 160 15 二 15.0 4. 0 9.0 ±3.0 0:0:7:3 18.0 优 9.0 2. 0 12.6 ±2.0 7:3:0:0 13.0 40 8 16.1~20.0 11. 5 3. 0 11.2 ±2.5 0:7:3:0 15.0 120 15 14.5号 4.0 9.2 ±3.0 二 0:0:7:3 17.0 优 8.5 2.0 12.8 ±2.0 7:3:0:0 12.0 28 20.1~24.0 11.0 3. 0 11. 4 ±2.5 0:7:3:0 14.0 75 15 14.0 4.0 9.4 ±3.0 0:0:7:3 16.0 优 8.0 2.0 13.2 ±2.0 7:3:0:0 11.0 20 8 24. 1~31.0 10.5 3. 0 11.8 ±2.5 0:7:3:0 13.0 60 15 13.5 4.0 二 9.8 ±3.0 0:0:7:3 15. 0 2 GB/T 29258—2012 表1 (续) 条干均勾度 单纱断 线密 单纱断裂 千米棉结 十万米纱 公称 裂强力 度变 线密度偏 黑板条干均勾度 等 强度*/ +200%/ 疵 /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 变异系 异系 差率/ 10块板比例 级 (cN/tex) 变异系数/% (个/km) (个/10%m) tex 数/% 数/% % (优:一:二:等外) 不低于 优 7.5 2.0 13.6 ±2.0 7:3:0:0 10.0 13 5 31.1~37.0 10.0 3. 0 12. 2 ±2.5 0:7:3:0 12.0 38 10 13.0 4.0 10.2 ±3.0 0:0:7:3 14.0 一 一 机织用纱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数值基础上加0.6cN/tex。 b环锭纺千米纱疵仅考核棉结。 4.3.2 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 2 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 单线断裂 单线断裂 条干均勾度 线密度变异 抢度变异 公称线密度/ 强力变异 强度/ 线密度偏 变异系数/ 等级 系数/% 系数/% tex 系数/% (cN/tex) 差率/% % 优 8. 5 1, 5 12.8 ±2. 0 11. 5 5. 0 8.1X2~11.0X2 10.5 2. 5 11.4 ±2.5 13.5 二 13. 5 3.5 9. 4 ±3. 0 优 8. 0 1. 5 13. 0 11. 0 5. 0 ±2. 0 11.1X2~13.0X2 10.0 2.5 11.6 ±2.5 13. 0 13. 0 3.5 9.6 ±3. 0 优 7. 5 1. 5 13. 2 ±2.0 10.5 13.1X2~16.0X2 9. 5 2. 5 11.8 ±2. 5 12.5 = 12.5 3.5 9.8 ±3.0 优 7. 0 1. 5 13.4 ±2.0 10.0 5.0 16.1X2~20.0X2 9.0 2. 5 12.0 ±2.5 12.0 12.0 3.5 10. 0 ±3. 0 优 7.0 1. 5 13.6 ±2. 0 9.5 5.0 20.1×2~24.0×2 - 9.0 2. 5 12. 2 ±2.5 11.5 12.0 3.5 10.2 ±3. 0 优 6.5 1.5 14.0 ±2. 0 9.0 5.0 24.1X2~31.0X2 一 8. 5 2. 5 12.6 ±2.5 11,0 11.5 3.5 10.6 ±3.0 优 6. 0 1. 5 14.4 ±2.0 8.5 5.0 31.1X2~37.0X2 8. 0 2. 5 13.0 ±2. 5 一 10.5 = 11.0 3.5 11.0 ±3.0 3
GB-T 29258-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1 17:31: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