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0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21—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art 21:Filiform needle manipulation by basic applying technique 2013-12-31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1709.21—2013 前言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以下22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贴敷;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一第14部分:针;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鼻针; 第17部分:口唇针; 第18部分:腹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一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第22部分:刮痧。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21部分,应与GB/T21709的第20部分配合实施。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黑龙 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缙、东贵荣、王顺、刘清国、蔡玉颖。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孙忠人、邹伟、白妍、张倩、张忆虹、胡丙成、卢金荣、张雅丽、尚艳杰、周振坤、 滕雨虹、董建萍、谈太鹏。 I GB/T 21709.21—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毫针基本手法的术语和定义、施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部分适用于毫针基本手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穴名称与定位 GB/T21709.20针炙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经感传 sensation flowing along the pathway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针刺或艾灸得气后,针感沿着经脉走行传导的现象 3.2 气至病所 Fqiarriving the disease site 针感向病位方向传导,达到疾病所在的位置。 3.3 针刺补泻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anipulations 通过针刺,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或指具体的补泻操作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等。 3.4 九阳jiuyang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九阳有偏大偏多之意 3.5 六阴liuyin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六阴有偏小偏少之意。 3.6 飞经走气法 methods of accelerating qi-flow over the meridians 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用瑞、爪、循、摄的方法激发经气,使经气循经而行的方法。 1 GB/T21709.21—2013 4施术方法 4.1单式手法 4.1.1单式手法的分类 4.1.1.1瑞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寻找穴区域内敏感之点。 4.1.1.2爪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爪甲掐穴,以标定穴,宣散气血。 4.1.1.3循法 屈曲第二指关节,垂直于经脉上,以指头沿针刺穴所属之经的路线上向心循按。 4.1.1.4摄法 屈曲第二指关节,垂直于经脉上,以指甲沿针刺穴所属之经脉的路线向心切掐。 4.1.1.5摇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按一定程序摇动,是使针感通过关节的一种方法。详见 “4.3.2.1”与"4.3.2.2”。 4.1.1.6盘法 针刺人穴内,按倒针体,与皮肤约呈10~15°夹角,用拇、食、中三指甲捏住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 盘转的手法,360°为一次,应连续盘转3次~5次。 4.1.1.7捻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持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持针柄,一左一右交替捻转,捻动范围在 90°~180°之间。 4.1.1.8 3搓法 将针刺入穴后,向一个方向连续360°地转针,如搓线之状,不可使肌肉缠针。搓针技术关键说明 见附录A。 4.1.1.9进法 将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一部或一部以上的范围内向里进针。 4.1.1.10退法 将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一部或一部以上的范围内向外出针。 4.1.1.11提法 将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其中的一部内行针,由内向外轻提少许。 2 GB/T21709.21—2013 4.1.1.12插法 将穴分天、人、地三部或上下两部,在其中的一部内行针,由外向内重插少许。 4.1.1.13刮法 刮法分向上刮和向下刮。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刮针柄;或以食指、中指抵住针尾, 用拇指甲刮针柄。 4.1.1.14弹法 用指甲弹击针柄的方法。以拇指、食指交互或拇指、中指交互,以拇指指肚扣住食指或中指指端,用 食指甲或中指甲弹击针柄。在进针时亦可用同法由针尾向针身弹击进针。 4.1.1.15飞法 刺手拇食两指相对,由针尾上方下到针根部后,轻捏针根,然后向上飞旋,使术者指感有如提针,但 要提而不出。由下而上的旋摩同时伴以由左而右(顺时针)的旋摩,要使术者的指感有如捻转,但要抢而 不转,使其力呈下紧上松之漏斗型。在施术过程中,两指一捏一放如飞鸟展翘之象故名日飞。 4.1.1.16摩法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末节桡侧相合,在针柄上轻摩,捏针要轻,摩针柄的力度要均匀,摩针时针体不能 转动。 4.1.1.17动法 是用轻力向穴外提针。 4.1.1.18推法 是用重力向穴内插针。 4.1.1.19颤法 手持针柄颤动针体,颤动的速度较快,幅度要小,力度要均匀 4.1.1.20弩法 刺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按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用以调整针尖方向。进针时将针 身弯曲也叫弩,如天突穴、球后穴的进针。 4.1.1.21按法 用押手按压穴的上方或下方的经脉,与刺手的抢捻转、提插相配合,可控制针感的向下或向上传导。 4.1.1.22扪法 出针后手持无菌干棉球按扪针穴,防止针孔出血,不可揉动。 4.1.1.23搜法 针已进到所预定之深度,并已用催气之法仍不得气,随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 搜寻经气。可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是搜寻针感之法,动作要慢。 3
GB-T 21709.21-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6 17:30: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