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8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82—2022 保大麦 25 号生产技术规程 2022- 07 - 2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5305/T 8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市种子管理站、瓦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字尚永、吴建丽、杨杰雄、成雅容、佟晓庆、李谦、 杨润、尹宏丽、方可团、林萍。 I DB5305/T 82—2022 保大麦 25 号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饲料大麦保大麦25号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目标、种植区划及主 要栽培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25号的品种鉴别及大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施用准则 通则 DB 5305/T 81 保山市大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饲料大麦 大麦地上部分植株(包括秸秆和籽粒),作为饲草饲料的大麦,属饲用型专用大麦。 3.2 板墒麦 水稻收获后,不经过翻耕直接播种大麦后起沟土盖麦的免(少)耕种植方式。 3.3 保大麦 25 号 保大麦25号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育成,属春性,多棱皮大麦。 3.4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 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5 分蘖期 1 DB5305/T 82—2022 田间有50%以上的第一分蘖芽露出叶鞘1 cm以上的时期。 3.6 拔节期 手指压摸田间有50%以上的主茎基部第一节离地面1 ㎝~2 cm的时期。 3.7 抽穗期 目测田间有50%植株的穗部顶端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50%以上的时期。 3.8 扬花期 目测田间有50%麦穗小花开裂,黄色花药外露的时期。 3.9 乳熟期 目测田间50%籽粒灌浆结束,内部胚乳呈乳白色浆状,易被指甲划破的时期。 3.10 蜡熟期 目测田间50%籽粒颜色由绿逐渐变黄,内部胚乳呈蜡质状,不易被指甲划破的时期。 4 4.1 品种选育 母本 保大麦12号 国内育成品种。 4.2 父本 青永206 国内育成品种。 4.3 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4.4 批准登记单位、年份及登记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批准登记,编号:GDP大麦(青稞)(2020)530039。 4.5 选育单位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5 特征特性 5.1 植物学特性 5.2 植株性状 幼苗习性:半直立。叶色:深绿。株高:95 ㎝~100 ㎝。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最低位叶叶 鞘花青甙显色:无。茎秆节间花青甙显色:无。旗叶叶耳花青甙显色:无。旗叶叶鞘蜡质:强。 5.3 2 穗部性状 DB5305/T 82—2022 棱型:四棱。穗层:整齐。穗长:6.8 ㎝~7.5 ㎝。小穗密度:中。穗形状:柱形。穗姿:直立。 芒:长芒、直芒、黄色芒齿。粒型:纺锤形。粒色:黄色。 5.4 生物学特性 5.4.1 生育期 生育期:155 d~160 d。 5.4.2 抗性 抗病性:高抗白粉病、锈病、条纹病。抗倒伏性:抗倒伏。抗旱性:强。抗寒性:强。 5.5 品质特性 5.5.1 籽粒品质 蛋白质含量:10.5%~12.5%。赖氨酸含量:0.28%~0.33%。淀粉含量:52.5%~55.5%。 5.5.2 饲草品质 干鲜比:0.33,水分:66.9%,粗蛋白含量:10.7%,粗纤维含量:24.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8.3%,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5.1%,粗脂肪含量:9.63%,粗灰分含量:5.33%,无氮浸出物含量:44.1%,钙含 量:0.18%,磷含量:0.14%。 6 产量目标 6.1 高产田块 2 每667 m 籽粒产量450 ㎏~500 ㎏或鲜草产量2 500 ㎏~3 500 ㎏,每667 ㎡有效穗35~40万,穗 实粒数45~50粒,千粒重37 g~39 g。 6.2 中低产田块 2 每667 m 籽粒产量350 ㎏~450 ㎏或鲜草产量1 800 ㎏~2 400 ㎏,每667 ㎡有效穗28~34万,穗 实粒数43~45粒,千粒重34 g~36 g。 7 种植区划 7.1 适宜区域 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00 m~2 300 m水田、旱地秋冬播种植。年均温11 ℃~16 ℃,年降雨量1 150 ㎜~1 550 ㎜,无霜期260 d~300 d,土壤类型为砂壤土或壤土,pH 5.5~7.5。 7.2 产地环境 7.2.1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7.2.2 环境空气质量 3 DB5305/T 82—2022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7.2.3 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8 主要栽培技术 8.1 播前准备 8.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8.2.1 种子处理 ——包衣种应符合 GB 15671 的规定。 ——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晒种 1 d~2 d,采用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20~25 倍液拌种防治蚜虫, 晾干后播种。 8.2.2 整地 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前茬秸秆及杂草等,每667 ㎡施腐熟农家肥1 500 ㎏~2 000 ㎏,做到深耕、 垡细,不漏耕,耙透耙实耙平,达到土壤疏松、地面平整、无杂草。净墒面1.7 m~2 m,沟宽20 ㎝~ 30 ㎝,沟深20 ㎝。 8.3 播种 8.3.1 播种量 2 2 收获籽粒:每667m 播种量8 ㎏~10 ㎏;收获鲜草:每667m 播种量10 ㎏~12 ㎏。 8.3.2 播种期 旱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水田: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 8.3.3 播种方法 ——条播:整地后条播,行距 20 ㎝~ 25 ㎝,播后覆土 2 ㎝~3 ㎝,播种均匀,不重不漏,行距 一致,深浅一致。 ——撒播:整地分墒后,撒播,采用小型旋耕机盖种,盖种不能超过 2 ㎝~3 ㎝,每 667 ㎡需增 加播种量 1 ㎏~2 ㎏。 8.4 施肥 8.4.1 基本要求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8.4.2 4 施肥量 DB5305/T 82—2022 每667 ㎡施氮肥(N)13.8 kg~16.1 kg,磷肥(P2O5)4.8 kg~5.4 kg,钾肥(K2O)3 kg~4 kg, 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每667 ㎡增施氮肥(N)2.3 ㎏。若前作是烤烟,每667 ㎡可减少氮肥(N)1.9 ㎏~ 2.3 ㎏、磷肥(P2O5)1.2 ㎏~2 ㎏、钾肥(K2O)1.5 ㎏~2.5 ㎏。 8.4.3 施肥方法 氮肥60%以及磷、钾肥播种前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氮肥的40%作分蘖肥于分蘖期结合灌水或抢雨水施 用,长势弱的田块拔节期适当补施氮肥。 8.5 灌水 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据旱情适时灌水。板墒麦出苗水必灌,增加田间 出苗率;灌浆期、成熟期及时灌水,防止高温逼熟,增加千粒重。要求大水灌入、淹近墒面、表潮里湿、 速灌速排。 8.6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方法按照DB 5305/T 81-2022的规定执行。 8.7 收获与贮藏 8.7.1 收获 腊熟末期收获籽粒留种田收获前去杂去劣;乳熟期收获全株进行青贮,留茬高度5 ㎝~10 ㎝。 8.7.2 贮藏 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3%,精选后入仓贮藏,注意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用作种 子的单贮,严防混放混杂。 鲜草收割后及时切碎,长度为2 ㎝~3 ㎝,使用青贮打包机进行打包青贮,每立方米密度650 ㎏~ 700 ㎏,打包完成后存放在地面平整、排水良好、没有杂物的地方,注意做好防鼠、防鸟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05-T 82-2022 保大麦25号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4:33: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