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一二三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十七次会议于 2022 年 10 月 30 日通过 , 现予公布 , 自 2023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2 年 10 月 3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 2022 年 10 月 3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与管控 第三章   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四章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五章   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 第六章   污染防治 第七章   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八章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第九章   保障与监督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 保障黄河安澜 ,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推动 高质量发展 ,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 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制定本法 。 第二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 类活动 , 适用本法 ; 本法未作规定的 , 适用其他 有关法律的规定 。 本法所称黄河流域 , 是指黄河干流 、 支流和 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 、 四川省 、 甘肃 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山西省 、 陕西省 、 河南省 、 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 第三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落实重在保护 、 要在治 理的要求 , 加强污染防治 , 贯彻生态优先 、 绿色 发展 , 量水而行 、 节水为重 , 因地制宜 、 分类施 策 , 统筹谋划 、 协同推进的原则 。 第四条   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 348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2 · 6  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 ( 以下简称黄河流域统筹协 调机制 ), 全面指导 、 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 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 、 重大规划 、 重大项目等 , 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 事项 , 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 黄河流域省 、 自治区可以根据需要 , 建立省 级协调机制 , 组织 、 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 第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 负 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 ( 以 下简称黄河流域管理机构 ) 及其所属管理机构 , 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 , 为黄河流域 统筹协调机制相关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监督管理机构 ( 以下简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 管理机构 ) 依法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相关 工作 。 第六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 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 作 。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 照职责分工 , 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 。 黄河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 地方政府规章制定 、 规划编制 、 监督执法等方面 加强协作 ,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 。 黄河流域建立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 。 各 级河湖长负责河道 、 湖泊管理和保护相关工作 。 第七条   国务院水行政 、 生态环境 、 自然资 源 、 住房和城乡建设 、 农业农村 、 发展改革 、 应 急管理 、 林业和草原 、 文化和旅游 、 标准化等主 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 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水沙调控 、 防汛抗旱 、 水土保 持 、 水文 、 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 、 生态保护 与修复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 生物多样性保 护 、 文化遗产保护等标准体系 。 第八条   国家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 束制度 , 坚持以水定城 、 以水定地 、 以水定人 、 以水定产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 促进人 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 , 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 , 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 制度 。 第九条   国家在黄河流域强化农业节水增 效 、 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 , 鼓励 、 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 , 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 、 生活方式 , 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 。 第十条   国家统筹黄河干支流防洪体系建 设 , 加强流域及流域间防洪体系协同 , 推进黄河 上中下游防汛抗旱 、 防凌联动 , 构建科学高效的 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 , 并适时组织评估 , 有效提 升黄河流域防治洪涝等灾害的能力 。 第十一条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土地 、 矿产 、 水流 、 森林 、 草原 、 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 调查 , 建立资源基础数据库 ,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评价 , 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状 况 。 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 开展黄河流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 , 或 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专项调查 , 建立野生动物资 源档案 , 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野生动物资源状 况 。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 — 448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2 · 6  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估 , 并向社会公布黄河流域 生态状况 。 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土地荒漠化 、 沙化调 查监测 , 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监测结果 。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黄河流 域水土流失调查监测 , 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监 测结果 。 第十二条   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 , 在已 经建立的台站和监测项目基础上 , 健全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 自然资源 、 水文 、 泥沙 、 荒漠化和沙 化 、 水土保持 、 自然灾害 、 气象等监测网络体 系 。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 健全完善生 态环境风险报告和预警机制 。 第十三条   国家加强黄河流域自然灾害的预 防与应急准备 、 监测与预警 、 应急处置与救援 、 事后恢复与重建体系建设 , 维护相关工程和设施 安全 , 控制 、 减轻和消除自然灾害引起的危害 。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 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 , 建立健全黄河 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 与国 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相衔接 , 加强对黄河流域突 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管理 。 出现严重干旱 、 省际或者重要控制断面流量 降至预警流量 、 水库运行故障 、 重大水污染事故 等情形 , 可能造成供水危机 、 黄河断流时 , 黄河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实施应急调度 。 第十四条   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设立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 , 对 黄河流域重大政策 、 重大规划 、 重大项目和重大 科技问题等提供专业咨询 。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 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建 设项目 、 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相关规划等对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第三方评估 、 分析 、 论 证等工作 。 第十五条   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 , 建立 健全黄河流域信息共享系统 , 组织建立智慧黄河 信息共享平台 , 提高科学化水平 。 国务院有关部 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 , 共享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 自然 资源 、 水土保持 、 防洪安全以及管理执法等信 息 。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 、 支持开展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与修复 、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水沙运动 与调控 、 防沙治沙 、 泥沙综合利用 、 河流动力与 河床演变 、 水土保持 、 水文 、 气候 、 污染防治等 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 加强协同创新 , 推动 关键性技术研究 ,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 提升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 第十七条   国家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 扬 , 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 研究黄河文化发展 脉络 , 阐发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第十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宣传教育 。 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宣传报道 , 并依法对违法 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 、 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活动 。 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 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 548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2 · 6  予以表彰和奖励 。 第二章   规划与管控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 领 , 以空间规划为基础 , 以专项规划 、 区域规划 为支撑的黄河流域规划体系 , 发挥规划对推进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 、 指导和约 束作用 。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pdf文档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第 1 页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第 2 页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47:4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