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1.040.01 A 0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654—2020 政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 微信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new media—WeChat 文稿版次选择 2020 - 06 - 22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7 - 22 实施 发 布 DB34/T 365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理中、许海龙、王琛、潘志远、郑晓敏、张文秋、宋昌进、王少峰、吴莹莹、 王梦微、袁玉莹。 I DB34/T 3654—2020 政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 微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新媒体(微信)影响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和方式、评价体系、扩展原 则。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包括第三方机构)对政务新媒体(微信)影响力进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政务新媒体(微信) government new media(WeChat)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设的政务类微信公众账号。 2.2 评价 evaluation 对事物在性质、数量、优劣、方向等方面做出的判断。 2.3 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icator 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评价内容。 2.4 传播力 dissemination ability 政务新媒体(微信)生产和发布政务信息,实现影响社会各界和公众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能 力。 2.5 服务力 service ability 政务新媒体(微信)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满足社会各界和公众期望、公共需求的能力。 2.6 创新力 innovation ability 1 DB34/T 3654—2020 政务新媒体(微信)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方法,提升其 影响的能力。 3 评价原则和方式 3.1 评价原则 3.1.1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评价行为的公正性。 组织内部和外部(包括第三方机构)在对政务新媒体(微信)影响力评价过程中应公平、 公正; ——评价对象的可比性。 选择同类型、同层级的政务新媒体(微信)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统一性。 将评价得分按统一要求进行转换,确保结果的一致。 3.1.2 在评价周期内,评价对象有重大负面舆情的,不予评价。 3.2 评价方式 3.2.1 在评价过程中应使用数据测评的方式,或数据测评与专家评价结合的方式。 3.2.2 评价方式如下: ——数据测评。 通过专业的数据采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 ——专家评价。 通过组织专家对评价对象提供的材料进行评价。 4 评价体系 4.1 评价指标构成 政务新媒体(微信)影响力评价体系由 3 级指标构成,具体见表1。 表1 政务新媒体(微信)影响力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总阅读数 传播效果 传播力 传播行为 2 评价内容 评价 权重 分值 占比 评价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总阅读量 30% 平均阅读数 评价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阅读量平均值 30% 头条平均阅读数 评价周期内头条发布内容的阅读量平均值 15% 单条最高阅读数 评价周期内发布内容的单条最高阅读量 40 10% 在看总数 评价周期内发布内容总在看数 5% 推送次数 评价周期内发布内容的次数 5% 推送篇数 评价周期内发布内容的篇数 5% DB34/T 3654—2020 表 1 (续)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政务发布 / 政策解读 / 评价内容 回应关切 4.2 40% 30% 行准确解读的行为。 及时回应舆情、引导舆论,公布真相、辟除谣言。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群众关切和社会 舆论引导 40 5% 5% 热议的话题或事件主动解疑释惑。 及时回复,办理、反馈网民留言。 10% 网上办事 / 聚合办事入口,接入服务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10% 原创力 / 创新传播内容、形式、方法的能力。 50% 应用力 / 运用新技术、新应用,生产、发布政务媒体新产 品的能力。 20 50% 传播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4.2.1.1 传播力指标及计算方法见表 2。 表2 编号 占比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4.2.1 指标 分值 运用多种形式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核心内容进 政民互动 创新力 权重 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发布政务信息的行为。 舆情回应 服务力 评价 指标名称 分值 占比 传播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标准量 指标 指标 满分 得分 计算公式 r1 总阅读数 30% R1 n 3 8 R 1000 r1 ' ln(r 1) r1 ' 1 1 1000 ln( R ) 1 r2 平均阅读数 30% R 1000 r2 ' ln(r 1) r2 ' 2 1 1000 ln(R ) r3 头条平均阅读数 15% R 1000 r3 ' ln (r3 1) r3 ' 1 1000 ln(R ) r4 单条最高阅读数 10% R 1000 r4 ' ln(r 1) r4 ' 4 1 1000 ln(R ) s 在看总数 5% S n 3 8 L 1000 s' ln(s 1) s' 1 1000 ln(S) t 推送次数 5% T 1000 t' ln ( t 1) t' 1 1000 ln( T ) 3 DB34/T 3654—2020 表 2(续) 指标 指标名称 编号 p 推送篇数 分值 占比 5% 标准量 P 指标 指标 满分 得分 计算公式 1000 p' ln(p 1) p' 1 1000 ln(P) 注:T 标准量:周:5,月:20,年:250; P 标准量:周:40,月:160,年:2000; n 标准量:日:1,周:7,月:30,年:365; R:可查询的最大阅读量; L:可查询的最大在看数。 4.2.1.2 传播力得分 D 按式(1)计算: D=0.3×r1'+0.3×r2'+0.15×r3'+0.1×r4'+0.05×s'+0.05×t'+0.05×p' ........ (1) 4.2.2 服务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4.2.2.1 服务力指标及计算方法见表 3。 表3 指标编号 指标名称 分值占比 指标满分 指标得分 a 政务发布 40% 100 b 政策解读 30% 100 c 回应关切 20% 100 d 网上办事 10% 100 a' b' c' d' 4.2.2.2 4.2.3 服务力得分 S 按式(2)计算: S= 0.4×a'+0.3×b'+0.2×c'+0.1×d' ........................ (2) 创新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4.2.3.1 创新力指标及计算方法见表 4。 表4 创新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指标编号 指标名称 分值占比 指标满分 指标得分 k 原创力 50% 100 m 应用力 50% 100 k' m' 4.2.3.2 4.3 创新力得分 I 按式(3)计算: I= 0.5×k'+0.5×m'.................................. (3) 评价周期 4.3.1 4.3.1.1 4 服务力指标及计算方法 月度评价 以月为周期进行评价。 DB34/T 3654—2020 4.3.1.2 4.3.2 年度评价 4.3.2.1 4.3.2.2 5 5.1 5.2 月度评价得分按式(1)计算。 以年为周期进行综合评价。 年度评价得分 Y 按式(4)计算: Y=D×40/100+S×40/100+I×20/100 ............................ (4) 扩展原则 评价内容可根据评价需要进行扩展,扩展内容不应与已有内容冲突。 评价周期可根据需要调整。 5 DB34/T 3654—2020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17〕25 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 [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考评方案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18〕 24号) [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建设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136 号) [7] GB/T 22119-2008 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8] GB/T 27922-2011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9] GB/T 31526-2015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 [10] GB/T 32312-2015 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评价指标规范 [11] T/CSPSTC 1-2017 企业创新影响力评价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34-T 3654-2020 政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 微信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3:38: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