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8 怒 DB5333 江 州 地 方 标 准 DB 5333/ T 19—2020 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6 - 15 发布 怒江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7 - 15 实施 发 布 DB5333/T 1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DB5333/T 19—2020是《滇黄精规范化种植》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DB5333/T 17—2020《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种子种苗质量要求》; ——DB5333/T 18—2020《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实生苗繁育技术规程》; ——DB5333/T 19—202《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 本部分由怒江昂可达农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怒江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维泽、张金渝、李后江、杨美权、杨天梅、杨绍兵、许宗亮、邓先能、左应 梅、李纪潮、黄国敏、张昌平、杨春梅、周万娟、尹仲徐、李树华、和雪梅、杨素桃 I DB5333/T 19—2020 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滇黄精(Polyginatum kingianun Coll et hemsl)规范 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生产记 录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滇黄精规范化种植生产和采收初加工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 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海拔1200m~2700m,年平均气温为12℃~21℃,无霜期200d 以上,年均降雨量在800mm~2400mm;空气环境质量符合GB 3095,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农田 灌溉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 5084。 4 4.1 选地整地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棕壤土、黄壤和红壤土,便于灌溉和排水的 缓坡地或次生林地,忌连作。 4.2 整地 4.2.1 林下种植:清除地内杂草和矮小灌木,修剪过多的树枝,使庇荫度约为 40%~60%。每亩施入腐 熟的农家肥 1500kg~2000kg,均匀撒在地面上,翻耕、耙平。根据地形地势理墒,墒面宽 0.6m~1.2m, 高 20cm,墒间留 30cm 作业道。 1 DB5333/T 19—2020 4.2.2 荫棚种植:搭建高 1.8m~2.2m,遮荫度为 40%~60%的荫棚,清除棚内的杂草,每亩施入腐熟的 农家肥 2000kg~3000kg,均匀撒在地面上,深翻、细碎、耙平,根据地形地势理墒,墒面宽 1.0m~1.2m, 高 20cm,墒间留 30cm 作业道。 4.3 灌溉设施 在有条件的种植地建造蓄水池,架设喷灌或滴灌系统。 5 定植 5.1 定植时间 4月~8月。 5.2 种植方法 按行距30cm~40cm,株距30cm~35cm定植, 4000株~5000株,穴栽,挖穴深度约10cm,回填表土 3cm~5cm,每穴栽苗1株,覆土压实,浇水。 6 田间管理 6.1 补苗 定植2个月后,视种苗成活情况,及时补苗。 6.2 除草 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及时除草。 6.3 追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根据生长情况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kg~20kg,施肥后应浇一 次水或在下雨前追施。7月~8月生长旺盛期选晴天下午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15d喷1次,共3次。 6.4 打顶 种植第二年起,以植株最上一轮花为基准,向上2~3轮叶处打顶,没有花的保留6~8轮叶片。 6.5 防旱排涝 遇旱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6.6 冬季管理 冬季植株倒苗后,清除地上枯枝杂物,填埋或焚烧。墒面覆盖1cm~3cm农家肥或腐殖土,以防止霜 冻。 6.7 林下种植荫蔽度 及时修剪过多的荫蔽树或树枝,保持荫蔽度40%~60%。 7 病虫害防控 2 DB5333/T 19—2020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防控原则,以农业防控和物理机械防控为基础,科学使用化学 防控,使用农药应符合GB 4285的要求。病虫害防控方法附录见A.,主要病害特征见B。 8 采收加工 8.1 采收 8.1.1 采收时间 种植3~5年冬季地上部分倒苗后采挖。 8.1.2 采收方法 采挖前将地上枯萎的植株及杂草清除,采挖时从地的一头采挖,尽量避免根茎损伤,带顶芽部分切 下留作种茎。 8.2 初加工 采收后,应及时清洗,除去须根,按大小分拣,烘干、切片晒干。 9 包装、运输、储存 按SB/T 11182要求包装,运输时不得雨淋、日晒、长时间滞留在外,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 装,避免污染。储存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鼠害、虫害,注意定期检查。 10 档案管理 做好产地、产品类别、等级、生产日期等生产记录。 3 DB5333/T 19—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防控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防控方法(使用量和方法参考农药 使用说明书) 发病初期由茎杆基部的叶片开始,叶面出现褐色斑 点,后病斑扩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 1cm2 左 右,中间淡白色,边缘褐色,靠健康组织处有明显 黄晕,病斑形似眼状。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 引起叶枯死,并可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株叶片枯 死脱落。一般 6 月~7 月降雨量多,温度较高,植株 叶上出现病斑,先在植株基部叶上始发生,并逐渐 上移,到 7 月底发病已较严重,出现整株枯死现象。 雨季来临,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 主要发生于植株的叶片和茎杆上。叶片染病后产生 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四周具锈褐 色轮纹状宽边,病斑在空气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病 斑干燥后易破裂,条件适宜时,病斑扩散迅速,有 时数个病斑相互融合,使得叶片干枯;茎部染病病 斑呈黄褐色椭圆形,逐渐向下或向上扩展。然后病 斑中间凹陷变黑,病斑表面长出黑霉。严重时病斑 凹入茎内组织,导致茎杆折倒。该病发病时间为 6 月~8 月最为严重。 休眠期喷洒 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 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 根腐病 此病主要侵染根部,发病初期根部产生水渍状褐色 坏死斑,严重时整个根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维 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湿度大时,根茎表面 产生白色或黄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由于根部腐烂 病株易从土中拔起。发病植株随病害发展,地上部 生长不良,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最后整株枯死。 该病从苗期至生长中后期均可发生,一般 7 月~9 月 为发病高峰期。 播种或移栽时用草木灰拌种苗,初 发病时选用 75%百菌清、25%甲霜 灵锰锌、70%代森锰锌、64%杀毒 矾、80%多菌灵等药液浇根。7d~ 10d 浇施一次,防控 2~3 次。也 可 选 用 50%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混合 后浇淋根部。若发现线虫或地下害 虫危害,选用 1%阿维菌素颗粒剂 撒施,2kg~3kg/亩;或 50%辛硫 磷乳油浇淋根部。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杆,该病在叶片上、叶尖或叶缘 产生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病斑直接为 0.5cm~2.0cm,多数为 1cm 左右。病斑 初期褪绿,后期整个病斑中央变成黄白色,病斑外 在春、夏出苗初期喷施化学药剂, 15d~20d 一次,连续 3~4 次,药剂 可选用 30%悬浮剂戊唑•多菌灵或 70%甲基硫菌灵。 叶斑病 黑斑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或 50%退菌灵可湿性粉剂,每 7d~ 10d 喷 1 次,连续喷施 3~4 次。 发病后可喷洒 50%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或 40%百菌清悬浮剂、 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50%甲 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50%利得 可湿性粉剂。间隔 5d~7d 一次, 连续防治 3~4 次。 50%退菌特喷雾防治,每隔 7d~ 10d 喷药 1 次,连续喷 2~3 次。 4 DB5333/T 19—2020 (续表)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防控方法(使用量和方法参考农药 使用说明书) 围呈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严重时造 成叶片大量枯死。茎部受害后形成褐色稍凹陷的病 斑,其上长生大量黑色小点,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病 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 为 5mm~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 使叶片枯黄脱落,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 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茎秆 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 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 褐色,腐烂死亡。 发病初期用 1:1:300 波尔多液(硫 酸铜:爆石灰:水)或 80%代森锌 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粉,32%乙蒜素酮乳剂及 30%乙蒜 素乳剂喷洒,7d~10d 一次,连喷 2~3 次;发病严重时,喷施 1%的波 尔多液,或 75%的百菌灵可湿性粉 剂,或可喷洒 65%可湿性代森锌粉 剂,或 50%代森铵 200 倍释液,或 甲基托布津,连续喷施 3~4 次。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病 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 为 5mm~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 使叶片枯黄脱落,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 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茎秆 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 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 褐色,腐烂死亡。 发病初期用 1:1:300 波尔多液(硫 酸铜:爆石灰:水)或 80%代森锌 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粉,32%乙蒜素酮乳剂及 30%乙蒜 素乳剂喷洒,7d~10d 一次,连喷 2~3 次;发病严重时,喷施 1%的波 尔多液,或 75%的百菌灵可湿性粉 剂,或可喷洒 65%可湿性代森锌粉 剂,或 50%
DB5333-T 19—2020 滇黄精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规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5 00:42: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