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40.50
CCS C 43
T/ CAB 0161-2022
肺结节CT影像采集 和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Pulmonary
Nodule CT Images
2022-07 -19发布 2022-07 -19实施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发布 T/CAB
中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团体标准
中 国 产 学 研 合 作 促 进 会 团体标准 T/CAB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CAB 0161-2022
1 目 次
前言 ................................ ................................ ................. 2
1 范围 ................................ ................................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3
3 术语和定义 ................................ ................................ ......... 3
4 影像采集和处理标准 ................................ ................................ . 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CAB 0161-2022
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 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光机电室、国家
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影像科、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华放射学杂志、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宁夏
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 生临床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九州智慧医学影像研究院、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坤(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慧影医疗科技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强联
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医智源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士远、杨爱平、王浩、萧毅、张琳琳、郭佑民、伍建林、郑敏文、刘凯、
马兆毅、陈起航、胡春洪、叶兆祥、赵绍宏、朱力、宋伟、于红、吴宁、夏黎明、范丽、史景云、施裕
新、吴华伟、李铭、曾庆思、许茂盛、张立娜、张惠茅、严福华、周俊林、龚良庚、张敏鸣、杨旗、宋
彬、姚振威、宋少莉、陈海泉、姜丽岩、王升平、蒋薇、孟祥峰、李佳戈、王少康、何川、马春娥、柴
象飞、李一鸣、郑颖、杨光明、王平、赵磊、黄毅、詹翊强、魏国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CAB 0161-2022
3 肺结节CT影像采集和 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肺结节 CT影像数据采集和处理标准框架,规定相关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过程、数据脱
敏、数据处理的具体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人工智能、临床科研、医学教育、医药研发等场景,需要实施 肺结节CT影像采集
和数据处理 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 用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5000.12 -2017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 (SQuaRE)
GB/T 35295 -2017 信息技术大数据
YY/T 1833.1 -2022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1部分:术语
YY/T 1833.2 -2022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2部分:数据集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data
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以适用于通信、解释或处理。
[来源:GB/T 25000.12 -2017,4.2]
3.2 特征 features
能表达模式本质的功能或结构特点的可度量属性,如大小、纹理、形状等。好的特征应能使同类模
式聚类、不同类模式分离。
[来源:ISBN 978 -7-03-059487-7,08.0386]
3.3 数据质量 data quality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数据的特性满足明确的、隐含的要求的程度。
[来源:GB/T 25000.12 -2017,4.3]
3.4 数据集 data set
数据记录汇聚 的数据形式。
[来源:GB/T 35295 -2017,2.1.4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CAB 0161-2022
4 3.5 数据清洗 data cleaning
检测和修正数据集合中错误数据项的过程。
[来源:ISBN 978 -7-03-059487-7,07.0392,有修改 ]
3.6 数据采集 data acquisition
数据由生成装置按照数据采集规范生成,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传输到目标系统的过程。
[来源:YY/T 1833.1 -2022,3.3.25]
3.7 数据脱敏 data masking
对敏感信息通过去标识化或匿名化,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
[来源:YY/T 1833.1 -2022,3.3.26]
3.8 数据查重 data duplicate checking
检查和比对数据集合中的数据项以及对重复数据进行排除,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4 影像采集和 数据处理要求
4.1 采集设备
4.1.1 兼容性要求
设备方面应考虑 CT制造商、设备型号、同一台设备的不同成像参数配置(如层厚、层间距、剂量设
置、重建算法等)。从操作层面来说,可以依据表 1参数范围进行选择。
表1 采集设备兼容性要求
4.1.2 采集要求
4.1.2.1 采集方式
为了在诊断过程中充分识别病灶,胸部检查采用螺旋 CT平扫或增强扫描模式。
4.1.2.2 采集协议
符合DICOM 3.0 协议的标准数据。
4.1.2.3 扫描及图像输出参数 层厚与层间距 推荐图像重建层厚不超过 1mm。为较为准确 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检测及容
积分析,层厚≤ 1 mm者,可以无间隔连续重建;层厚 >1 mm者,重建间
隔选择准直层厚的 50%~80%。
影像数据 应符合DICOM3.0 协议标准数据 。
探测器 16排以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 CAB 0161-2022
5 4.2 采集过程
4.2.1 采集人员要求
4.2.1.1 人员资质要求
数据采集技师 应在二甲及以上 医院从事 CT图像采集工作 5年以上。
4.2.1.2 培训
根据数据采集要求,对参与数据采集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操作培训、对比剂使用
培训、图像处理培训。
4.2.1.3 考核
采集人员考核标准,要求熟悉胸部平扫及增强 CT扫描相关技术要点,能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合适的参
数进行扫描,以获得 符合要求 的数据。
设备操作 考核内容主要有:设备参数设定和操作、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入、 窗宽窗位设定。考核标
准从操作规范性、操作娴熟度、操作稳定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2.2 采集过程要求
每个病例的扫描范围至少从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肺),训练受检者呼吸屏气,不相关的部位可以
删除。 图像视野应当覆盖整个胸部横断面。 受检者吸气末一次屏气完成扫描,避免运动伪影、误操作等。
成像过程使用的设备应当在有效期内,并符合《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 2017版)》要求。
4.2.3 数据质量要求
数据应采集具有标准 DICOM格式的真实、原始临床数据,图像矩阵不低于 512×512。数据集制造责
任方应确保脱敏后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有损压缩、图像篡改等操作。每
T-CAB 0161—2022 肺结节CT影像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1: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