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64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2019 - 04 - 18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7 - 18 实施 发 布 DB35/T 1830—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则 .............................................................................. 2 5 自然恢复基础条件 .................................................................. 3 6 工程措施 .......................................................................... 3 7 土壤改良 .......................................................................... 4 8 植被恢复 .......................................................................... 4 9 管护 .............................................................................. 8 10 有害生物防控 ..................................................................... 8 11 检查验收 ......................................................................... 9 12 技术档案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主要物种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检查验收卡 ..................................... 1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小班档案卡示例 ................................................. 14 I DB35/T 1830—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由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起草,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煤田地质勘查院、三明 市自然资源规划所、大田县水土保持监督站、大田县自然资源局、三明市森林资源管理站、明溪县林业 总公司、大田县质量计量检测所、大田县骏原工贸有限公司、大田林业规划设计队、大田县茂林林业有 限公司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建新、郑建灿、高上尧、乐景传、苏亨荣、李少玲、魏建忠、郑侠、陈贺铭、 周庆生、洪向新、吴庆锥、邱兴荣、邹得棉、杨玉姬、范成垚、张珍、叶传界、苏志坚、余孟扬。 II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的原则、自然恢复基础条件、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植被恢复、 有害生物防控、检查验收、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应造林复绿的废弃矿区及采矿终了场地的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7642 土工合成材料 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560 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弃矿区 abandoned mining area 因历史采矿活动导致原生植被被破坏的区域。 3.2 终了场地 finally area 相关范围内采矿活动已经停止且不再开采或被扰动的露天场地。 3.3 三区两线 three areas and two lines 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 注:自然保护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湿 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包括城镇所在地以上规模的建成区;重要交通 干线包括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湖泊包括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敖江、龙江、木兰溪、交溪。 1 DB35/T 1830—2019 3.4 生物群落 ecological community biomes 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5 客土 carrying soil 由异地移来用于覆盖且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3.6 土壤改良 soil improvement 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 力的过程。 3.7 先锋植物 pioneer plent 一个生态群落演替早、中期阶段的植物。 3.8 削坡开级 cutting slope and opening grade 针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减缓坡度、改变坡形的过程。 3.9 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 3.10 无纺布 non-woven fabric 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不经纺织的布。 3.11 土壤自然稳定角 natural stability angle of soil 自然堆积土壤的表面与水平面间所形成的角度。 4 原则 4.1 因地制宜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地类用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开展废弃矿区综 合治理。确定应造林复绿的废弃矿区及采矿终了场地,其植被恢复应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和开采破坏程 度,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确定不同的植被覆盖率,修复生态环境。 4.2 自然为主 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位于“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严重的废弃矿区, 应采取工程措施,开展平面和立面立体复绿;其余区域的废弃矿区,其植被恢复措施应以“隔绝人为再 次破坏,提供自然恢复基础条件”为主。 4.3 生态优先 以生态恢复为目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优先采用本土物种,迅速恢复废弃矿区 植被,辅以科学管护,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4.4 注重景观 植被恢复的景观效果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 DB35/T 1830—2019 5 自然恢复基础条件 采取自然恢复的废弃矿区,其植被被扰动区域应采用铁丝网等封禁措施,其进出矿区的行车通道应 予以封堵,以隔绝人为或牲畜破坏。 6 工程措施 6.1 缓坡地及台地处理 平均坡度25°以下的坡地为缓坡。废弃矿区场地应进行平整,并根据当地条件确定覆土厚度,同时 辅以排水措施。 6.2 采坑、凹陷区处理 对应恢复为林草地的采坑、凹陷区应采用回填方式,将大块岩石堆放于底层,小块岩石堆放上层, 堆一层压实一层,表层采用客土覆盖。 6.3 陡坡处理 平均坡度25°以上的坡地为陡坡。坡面应清理,不得存在尖角、负角度岩土块,清理规整后的坡面 应有利于植被攀附。陡坡削坡开级每级的坡度和高度根据具体立面复绿工艺确定。 6.4 截水沟设置 6.4.1 数量 在削坡开级的基础上,根据防暴雨标准取10 a一遇24 h最大降雨量、地表径流量、坡度和坡地土质 等情况,进行确定。 6.4.2 规格要求 2 2 汇水面积小于5 hm 时,截水沟的深度30 cm~60 cm、宽度40 cm~70 cm。汇水面积大于等于5 hm 时,截水沟的深度80 cm~120 cm、宽度80 cm~120 cm。截水沟断面设计应按照GB/T 16453.4的规定 执行。 6.5 排水沟设置 6.5.1 数量 每隔40 m~50 m设置1条排水沟,坡的凹部设置台阶式的排水沟。 6.5.2 规格要求 排水沟宽度40 cm~100 cm、深度40 cm~60 cm。台阶式的排水沟宽度90 cm~110 cm、深度80 cm~ 100 cm。排水沟断面设计应按照GB/T 16453.4的规定执行。 6.6 沉砂池设置 截水沟和排水沟的交界处设置沉砂池,沉砂池的长和宽为截水沟宽度的1.5倍、深度比截水沟深 1.0 m~1.5 m。 3 DB35/T 1830—2019 6.7 护坡工程 坡度大于土壤自然稳定角且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边坡,应设置护坡工程,护坡工程的设计施工 技术要求应按照GB 50330的规定执行。 7 土壤改良 7.1 土壤质量指标 通过工程措施完工后的废弃矿区地土壤质量应达到表1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 表1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指标 序

pdf文档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830-2019 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49: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