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2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saving pond fish culture in col 2017-05-0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08-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66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武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连城县水 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龙岩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炳明、林德忠、张小东、黄远南、陈建荣、陈建国、邱标增、揭水龙、李吉 明、钟仰贵、黄显鉴、卢友龙、赖龙玉、林建忠、林兴榕、兰启贵、李红钦、曾宪信、江志烜。 I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丘陵山坳池塘选址、设施、设备、池塘准备、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治、起 捕、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丘陵山坳池塘大宗淡水鱼类成鱼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956 青鱼鱼苗、鱼种 GB/T 10030 团头鲂鱼苗、鱼种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1776 草鱼鱼苗、鱼种 GB/T 11777 鲢鱼苗、鱼种 GB/T 11778 鳙鱼苗、鱼种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 1001 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 SC/T 1024 草鱼配合饲料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山坳池塘 mountain hilly pond 利用山区低丘陵山坳荒芜地、沼泽地、山垄田等修建而成,无正常水源,靠雨水或山泉水蓄积成水 2 深大于等于1.5 m、单口面积小于等于100×667 m 的水体。 3.2 节水养殖 water-saving farming 养殖全过程通过采用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实现养殖系统的动态平衡,仅补充因蒸发或渗透而减少的 水体的一种养殖方式。 3.3 大宗淡水鱼类 Large freshwater fishes 淡水鱼类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鱅鱼、鲤鱼、鲫鱼、团头魴等品种。 1 DB35/T 1662—2017 4 选址 4.1 环境 低丘陵山坳地。周边山林植被良好,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底质保水性好,口窄肚宽,落差小, 荒芜地多,光照和通风良好,易于通路和通电。 4.2 水源水质 有一定的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5 设施 5.1 池底 平坦,无杂物。 5.2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系统分开,应设置排洪沟、溢洪口等防洪设施。 5.3 供电系统 2 按每667 m 配备0.5 kw的三相输变电线路。每个养殖场应配备相应功率的发电机组。 5.4 投饵台 建于水面开阔的上风处,伸出堤岸1 m~2 m,离水面高1 m左右。 5.5 道路 主干道大于等于3 m,满足鱼、饲料等运输车辆正常进出。 6 设备 6.1 捕捞 6.1.1 构件 由台网、滤鱼栅、出鱼通道和取鱼箱或取鱼池构成。 6.1.2 台网 网目为3 cm~4 cm的尼龙网(18纱网线)制作成边长为15 m~30 m的正方形。 6.1.3 滤鱼栅 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做成的直径约1 m的圆形或边长约1 m的方形栅栏,安装于台网外侧底端。 6.1.4 出鱼通道 直径1.5 m、长10 m左右的圆柱状尼龙网兜,连接于滤鱼栅对角的台网内侧底端。 2 DB35/T 1662—2017 6.1.5 取鱼箱 规格为6 m×1 m×1 m左右的尼龙网箱,与出鱼通道的另一端相连。 6.1.6 取鱼池 2 2 2 单口面积大于等于60×667 m 的池塘,可在投饵台一侧建池深1.5 m左右、面积400 m ~1000 m 的 固定取鱼池。靠投饵台一侧设可开闭的入鱼口;另一侧设出鱼通道,通道上装可调间隙的鱼栅。池内配 备一台可移动的增氧机。 6.1.7 机电 2 2 每7×667 m ~10×667 m 池塘配备3 kW的叶轮或射流式增氧机和0.12 kW的投饵机各1台。在投饵台 底部安装大于等于1.1 kw的微孔增氧系统一套。 6.2 远程监控 每个场宜配备高清视频和水质在线监控系统各一套,每口池配置水质监测探头一组。 7 7.1 池塘准备 底质改良 干塘曝晒,清除过多淤泥及杂物,或翻耕、种植水草等。 7.2 清塘消毒 干塘或带水消毒见表1。 表1 7.3 清塘消毒药物种类、方法及其用量 药物 干塘消毒用量(kg/667 m2) 带水消毒用量(kg/667 m2) 生石灰 75~100 150~200 茶籽粕 — 40~50 漂白粉 6~7 15~20 蓄水 清塘消毒3 d后开始。 8 8.1 鱼种放养 鱼种质量 草鱼、鲢鱼、鳙鱼、青鱼、团头鲂分别符合GB/T 11776、GB/T 11777、GB/T 11778、GB/T 9956和 GB/T 10030的要求。其他品种按照相关鱼种质量要求。 8.2 放养时间 放养前应试水。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平均水深大于等于60 cm时开始放养。 3 DB35/T 1662—2017 8.3 放养规格 同批放养的鱼种规格应一致,一般草鱼、青鱼、鲢鱼、鱅鱼为13 cm~22 cm,鲤鱼、鲫鱼为5 cm~ 6 cm,团头鲂为8 cm~10 cm。 8.4 放养比例 8.4.1 一般模式 一次放足,一次性捕捞。主养吃食性鱼类的,主养鱼放养比例为70%~80%,混养鱼类为20%~ 30%;主养滤食性鱼类的,主养鱼放养比例为50%~60%,混养鱼类为40%~50%。 8.4.2 轮捕轮放 主养鱼放养比例为80%~90%,混养鱼类为10%~20%。 8.4.3 放养密度 视不同养殖模式、鱼种规格、池塘条件、养殖管理水平等确定。不同模式主养草鱼的草鱼鱼种放养 密度可参照表2。根据实际,可在10%范围内增减放养密度。 表2 8.4.4 不同模式主养草鱼的草鱼鱼种放养规格与密度 放养方式 规格(cm) 放养密度(尾/667 m2) 一次放苗,一次捕捞 17~22 600~800 一次放苗,多次捕捞 15~22 800~1000 轮捕轮放 20~22 600~800 免疫与消毒 草鱼鱼种放养前应使用商品化的疫苗进行背鳍或胸鳍基部注射免疫,按产品说明书使用。草鱼出血 病疫苗应符合SC 1001的规定。鱼种消毒可参照表3进行。 表3 鱼种消毒药物和使用方法 药物 方法 浓度 时间(min) 食盐 浸泡 2%~3% 10~15 高锰酸钾 浸泡 20 mg/L 15~20 浸泡 20 mg/L~30 mg/L 5~10 聚维酮碘 (有效碘 1%) 9 注意事项 注意把握鱼种体质和对药物的适应性,观 察鱼种反应。当鱼种出现浮头或不适反应 时,立即终止消毒,投放入池。 饲养管理 9.1 9.1.1 投喂管理 饲料 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SC/T 1024的规定。青饲料以杂交狼尾草、青刈玉米、黑麦草等优质青草为主, 适当辅以无污染的新鲜水草。 9.1.2 4 投喂时间、次数与投喂量 DB35/T 1662—2017 投喂时间、次数与日投饵率可参照表4。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补充青饲料。遵循“定时、定 点、定质、定量”、“少量多次”和“逐渐递增”原则,根据鱼情及时调整投喂量。每次投喂持续时间 控制在20 min~40 min。不利天气时减少投喂量或不投饵,每搭配投喂50 kg青饲料,相应减少2.5 kg~ 3 kg配合饲料投喂量。 表4 配合饲料投喂要求(以 28%粗蛋白饲料为准) 每次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百分比 月份(月) 日投饵率(%) 投喂次数(次/d) 投喂时间 12~2 0~1 1 14:00 100 11、3 2 2 10:00 40 15:00 60 9:00 25 13:00 40 17:00 35 6:30 20 10:30 25 14:30 30 18:00 25 4~5、10 6~9 9.2 3~4 4~5 3 4 (%) 水质管理 9.2.1 水位控制 鱼种放养后逐步蓄水直至最高水位;进入暴雨多发季节,提前适量排水;进入秋冬枯水期后宜停止 排水。 9.2.2 理化指标 水质保持“肥、活、嫩、爽”;pH值6.8~8.5;溶解氧大于等于5 mg/L,透明度30 cm~50 cm。 9.2.3 物理调控 睛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 h~2 h;暴雨来临时,适时排放部分底层污水;水体浑浊或悬浮物多时,使 用沸石粉或膨润土等净化水体。 9.2.4 化学调控 科学使用底质调节剂、生石灰、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质。 9.2.5 9.2.5.1 生物调控 水生植物 在水面一角或中间用围栏或浮床种植浮萍、瓢、水浮莲、莲藕、水雍菜等水生植物,面积占养殖水 面的5%~10%。 9.2.5.2 微生物 夏、秋二季每隔7 d~10 d全池泼洒1次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 5 DB35/T 1662—2017 9.2.5.3 底栖动物 根据水质和底质情况,分别混养少量鳖、虾、蟹、泥鳅、黄鳝、田螺、河蚌等优质特色品种。 9.2.6 废水处理 养殖废水排放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 9.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结合投饵观察鱼情,养殖中后期每天22:00~0:00和凌晨巡塘,气候突变时随时巡 塘。定期检查排洪、堤坝、电力线路及机电等设施和设备,及时排除故障。 10 病敌害防治 10.1 敌害防治 采取捕捉、驱赶等清除水蛇、水鸟等敌害生物;使用草木灰等灭除老绿藻、蓝藻,硫酸铜慎用。 10.2 病害防控 10.2.1 预防 按7.2规定清塘消毒;定期或不定期以药物挂袋、消毒食场和全池泼洒方式进行消毒;夏、秋季节 不定期服用药饵。水

pdf文档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62-2017 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6: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