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CCS B 61 DB 51
四川省 地方 标准
DB51/T 3041—2023
佯黄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high -yield cu ltivation for bamboo forest of
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
2023 - 02 - 07发布 2023 - 04 - 08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3041 —2023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育苗技术 ................................ ................................ ........... 1
5 造林技术 ................................ ................................ ........... 3
6 经营技术 ................................ ................................ ........... 4
7 有害生物防治 ................................ ................................ ....... 5
8 竹材采伐 ................................ ................................ ........... 5
附录A(规范性) 佯黄竹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方法 ................................ ..... 6
DB51/T 3041 —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勇、郑仁红、余英、周国强、陈鹏。
本次为首次发布。
DB51/T 3041 —2023
1
佯黄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佯黄竹 (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 育苗、造林、经营管理和采伐的基
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丛生竹适生区纸浆用佯黄竹材用林的丰产栽培和经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2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竹 mother bamboo
从竹丛中挖取具备繁殖能力的 1年带篼竹株,称为母竹。利用母竹的秆、蔸、枝等营养器官,在圃
地通过埋秆、埋蔸、插枝等方式无性繁殖培育的 1度~2度竹苗,俗称小母竹。
3.2
笋目 bud
佯黄竹秆基上还未萌发的芽,也称笋芽。依笋目着生位置,从下到上,第一对笋目为头目,第二对
笋目为2目。
4 育苗技术
圃地选择 4.1
佯黄竹的育苗圃地要求土层厚度 60cm以上,pH值5.0~7.5,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
良好。
繁殖材料 4.2
佯黄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为母竹和小母竹。
4.2.1 母竹
DB51/T 3041 —2023
2 母竹要求地径 3cm~4cm,竹龄1度~2度,纤维化,无病虫害,笋芽、节芽饱满、鲜活,秆基、秆身
无破损,保留 3个节以上。
4.2.2 母竹
小母竹要求地径 2cm~4cm,苗高40cm~60cm(保留2个~4个竹节) ,竹蔸完整具 2个以上饱满笋芽,
秆基、秆身无破损,鲜活,无病虫害。
整地作床 4.3
苗圃地冬季进行深翻,去除石块、草蔸、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总养分 40%以上的氮磷钾复合肥
(N:P:K=30:5:5 )或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氮磷钾复合肥 5000kg/hm2~10000kg/ hm2,厩肥、堆肥
20000kg/ hm2~30000kg/ hm2。结合施基肥可撒施代森锌粉剂或多菌灵 300kg/hm2~600kg/hm2对土壤进行
杀虫消毒。次年初春,再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后作床。苗床宽 120cm,高40cm,苗床间距 30cm,长
度随地形而定。
育苗时间 4.4
佯黄竹无性繁殖育苗在 2月下旬至 4月上旬进行。
株行距 4.5
佯黄竹无性繁殖育苗栽植株行距为 0.5m×0.5m,行间篼与秆尖相间。
栽植方法 4.6
采用斜埋法,母竹或小母竹秆与苗床成 5°~15°倾斜,仅露出竹秆上部 1个芽在外即可,放母竹或
小母竹时,相间母竹或小母竹秆尖与篼交错,秆柄向下,秆 节芽向两侧,竹蔸部覆土 10cm~15cm,竹秆
部覆土6cm~10cm,压实。
浇水覆盖 4.7
小母竹、母竹栽好后及时将定植穴浇水淋透,后盖 5cm厚度稻草,利于保温保湿遮阳。
苗期管理 4.8
4.8.1 除草保湿
栽植1个~2个星期内,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即时拔除苗床上超过母竹枝叶的杂草,拔草时
不能触动母竹和碰伤幼竹。
4.8.2 施肥
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每 2周~3周追肥一次,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次按 5000kg/hm2的施肥量。
4.8.3 培土
对有竹蔸裸露的竹苗,应即时培土;杂草过多时应松土除草。
4.8.4 打顶整枝
当第一批幼竹高 1.5m以上时,不 等侧枝抽出,在 1.5m处切去上面部分(即“打顶”),以减少营养
消耗,促进新笋萌发。
DB51/T 3041 —2023
3 竹苗出圃 4.9
起苗根据造林时间进行。起苗时尽量不要损伤秆基笋目、根系,防止秆柄劈破、撕裂,竹苗留秆长
度60cm左右,保留 3个完好竹节,其余部分用快刀切去,切口要平滑且呈马耳形,马耳形开口方向应与
秆基两侧笋目方向一致,距第一竹节不少于 10cm,然后置于阴凉避风处分级包装,打捆运输,远距离运
输应注意包装与覆盖。
竹苗分级 4.10
起出的竹苗要求笋芽饱满,根点发育成熟,秆基、秆身无破损,无病虫害。Ⅰ级竹苗要求新秆地径
>2.00cm,笋目数 4个以上;Ⅱ级竹苗要求新秆地径 1.50cm~2.00cm,笋目数 2个以上。Ⅰ级、Ⅱ级竹苗
为合格苗,按每 20株捆成一捆。
5 造林技术
立地选择 5.1
5.1.1 适生条件
年平均气温≥ 16℃,1月平均最低气温≥ 1℃,年日照时数≥ 900h,年均降水量 900mm~1600mm,年
平均相对湿度≥ 80%,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
5.1.2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环境条件符合 GB/T 15776 要求。 造林地宜选海拔 1000m以下,土层厚度≥ 40cm、 坡度<35°、
pH值5.0~7.5的沙壤土或壤土。
5.1.3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分为三级,见表 1。
表1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 坡度(°) 土层厚度( cm)
Ⅰ 0~10 ≥60
Ⅱ 11~20 ≥50
Ⅲ 21~35 ≥40
规划设计 5.2
佯黄竹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按 GB/T 15776 、GB/T 15782 、LY/T 1607 执行。
造林 5.3
5.3.1 造林季节
在春季的 2月在春季的 2月~4月上旬。
5.3.2 清林整地
整地原则上在冬季进行。全面清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采用块状、带状或全垦方式整地,整地
深度20cm~30cm。
DB51/T 3041 —2023
4 采用“品”字型配置种植点,放线打窝,种植穴规格为底长 60cm,宽40cm,深40cm。
种植穴挖好后在穴底施底肥,农家肥每穴施 5kg或氮磷钾复合肥每穴施 0.5kg于窝底,并回填细土,
混匀,深度约为 10cm。
5.3.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 630株/hm2~840株/hm
DB51-T 3041-2023 佯黄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3-25 01:26: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