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80 CCS B 10;B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828.2—2023 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 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General technology for saline-alkali land improvement- Part 2 : Integrated paddy-pond agri-aquaculture technology 2024-03-01实施 2023-08-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2828.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2828《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的第2部分。GB/T4282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铁尾砂改良; 一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第3部分:生物改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化工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晖扬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么宗利、来琦芳、孙真、张长波、崔兆杰、李品芳、傅国辉、孙彩霞、高鹏程、周凯、 王慧、杨桂兰、刘一萌、李燕、刘巍、陈璐、李巍、齐立伟、刘玉红、张红英 GB/T42828.2—2023 引言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一2030年)》的要求,为推广我国盐碱地改良的技术经验,制 定本文件。 改良盐碱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单一技术难以满足盐 碱地改良需求的难题,我国开发了铁尾砂改良、渔-农耦合、生物改良三类关键技术,以实现盐碱地改良 的长效性和高效性,进而推进改良后的盐碱地高效、高值利用。GB/T42828旨在向相关方提供三类盐 碱地改良技术的要求和效果评价方法,拟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铁尾砂改良。目的是以来源稳定、质量安全的铁尾砂为盐碱地改良材料,规范铁尾 砂改良技术,在实现盐碱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改良的同时,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粮食安全,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目的是为采用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开展的盐碱地改良提 供技术指导和改良效果评价依据,解决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洗盐排碱水的出路问题,实现生态效 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3部分:生物改良。目的是为采用微生物肥料、有机肥和秸秆等生物资源,以及种植绿肥、耐 盐植物等生物技术开展的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指导和改良效果评价依据,保护土地资源、增加 经济效益、促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GB/T42828.2—2023 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 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盐碱地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盐碱地技术 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和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稻田池塘渔农模式改良盐碱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SC/T6048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 SC/T9406 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 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56—2013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 3术语和定义 SL56—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盐碱地 saline-alkali land 盐渍化土地 土壤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分而使非耐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土地。 3.2 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 渔业用水,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或对下游水体产生影响的改良模式。 3.3 盐碱水 saline-alkaliwater 低洼盐碱地渗透水、地下浅表水以及盐碱地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洗盐排碱水。 3.4 斗渠 lateralcanal 从支渠引水,向农渠分水的渠道。 [来源:SL56—2013,4.5.1.4] 1 GB/T42828.2—2023 3.5 农渠field canal 从斗渠引水,向田间配水的末级固定渠道。 来源.SL562013,4.5.1.5 3.6 集水池 collectingpond 用于收集盐碱水,兼具曝气等水质净化功能,保障水产养殖用水质量的池塘。 4环境条件 水资源应有保证,充足且排灌方便。稻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SC/T9406的要求。 5技术要求 5.1日 田塘比 田塘工程由稻田和池塘工程组成,通过排水渠有机连接。稻田面积:池塘面积(田塘比)以 (3:1)~(8:1)为宜。稻田一般高于池塘底部1.5m~2.0m,依据地下水临界深度进行调整,盐碱水 所养生物量根据当地气候、养殖种类、模式以及养殖技术确定。 田塘比FP,按式(1)计算: D,X1000 FP: [ECe/(5× EC)+0.15J× D,+[(ET。XGP)/(1-ECw/ECd)-ET。×GP]X(Y-1) ....(1) 式中: FP 田塘比,即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构建中稻田面积与池塘面积的比值; D, 池塘深度,单位为米(m); 1000 单位换算倍数; ECei 一土壤初始饱和泥浆电导率,单位为分西门子每米(dS/m); ECef 土壤目标饱和泥浆电导率,单位为分西门子每米(dS/m); 5和0.15一试验条件下淋洗拟合常数; Ds 土壤耕层深度,单位为毫米(mm): ET. 水稻蒸发蒸腾量,单位为毫米每天(mm/d); GP 水稻生长周期,单位为天(d); ECiw 灌溉用水电导率,单位为分西门子每米(dS/m); ECdw 水稻种植允许的最大淋洗水电导率,单位为分西门子每米(dS/m); Y 治理周期,单位为年(a)。 5.2稻田工程 5.2.1稻田工程由进水斗渠、进水农渠、排水斗渠、排水农渠及若干片格田组成的稻田构成,稻田面积 一般为6.67hm²~13.33hm²。稻田工程结构和灌溉与排水设计应符合GB50288和SL/T4的规定。 5.2.2进水渠按GB5084灌溉渠道系统要求设置,一般设置进水斗渠和进水农渠,结合当地自然环境 和资源条件情设定深度、流速等 5.2.3排水渠深度宜通过田间试验和地下水临界深度确定,排水斗渠、排水农渠一般深度为1.0m~ 2 GB/T 42828.2—2023 2.8 m 5.2.4田硬采用加高、加固设计。 5.3池塘工程 5.3.2集水池水容量为养殖水体的20%~30%,池深2.5m~5.0m。 氧设施。 5.3.4养成池面积1333.34m²~6666.67m,池深2.5m~5.0m,水深1.0m~2.5m,配置增氧设施。 5.4盐碱水水质分类及适宜养殖种类 根据盐碱水天然化学组分含量不同(盐碱水质指标按SC/T9406执行),将盐碱水水质分为I类、 Ⅱ类和Ⅲ类,同时根据盐碱水水质特征选择适宜的鱼、虾、蟹等经济养殖对象。盐碱水水质分类及不同 类型盐碱水适宜养殖水产经济动物种类见附录A。 6效果评价 6.1评价目标 通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改良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 6.2评价方式 6.2.1生产主体自评 6.2.2第三方评价 成立第三方评价工作组,工作组应由水产养殖、种植、土壤修复等方面专家组成,形成技术评价报 告,并提出决策建议。 6.3评价内容 6.3.1生态效益评价 通过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与对照对比分析,评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包 括但不限于土壤饱和泥浆电导率(测定方法按照附录B执行)和盐碱水利用率。 6.3.2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盐碱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与对照对比分析,评估稻田池塘渔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包 括但不限于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投入产出情况, 6.4评价方法 6.4.1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一年至第三年土壤指标和盐碱水利用情况,第四年及以后视改良情况而定;空间维度以同区域未改良盐 3 GB/T42828.2—2023 碱地、盐碱地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作为对照,与稻田池塘渔农模式改良盐碱地对比,分析土壤指标和盐碱 水利用情况。稻田池塘渔农改良生态效益评价表参见附录C。 6.4.2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模式作为对照,与稻田池塘渔农模式改良盐碱地对比,分析投人产出情况。稻田池塘渔农改良经济效益 评价表参见附录D。 6.5 5评价报告 措施建议。 4
GB-T 42828.2-2023 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 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10 13:10: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