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9 35
福建省 地方标准
DB35/T 789—2023
代替DB35/T 789 —2007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2023 - 10 - 25发布 2024 - 01 - 25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789 —2023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菇场要求 ................................ ................................ ........... 1
5 栽培基质要求 ................................ ................................ ....... 2
6 制袋工艺 ................................ ................................ ........... 2
7 栽培管理 ................................ ................................ ........... 3
8 采收 ................................ ................................ ............... 4
9 潮间管理 ................................ ................................ ........... 4
10 病虫害防控 ................................ ................................ ........ 4
11 菌渣处理 ................................ ................................ .......... 5
12 生产档案 ................................ ................................ .......... 5
附录A(资料性) 生产计划安排记录 ................................ ..................... 6
附录B(资料性) 生产检查记录 ................................ ......................... 7
DB35/T 789 —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5/T 789 —2007《猴头菇 栽培技术规范》,与 DB35/T 789 —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更改了范围(见第 1章,2007年版的第 1章);
——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章,2007年版的第 2章);
——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中,荫棚的 定义(见3.1);
——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杂菌的 定义(见3.2,2007年版的3.4);
——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培养料、 栽培种和 米糠的定义(见2007年版的3.1、3.2、3.3);
—— 更改了菇场的要求( 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 4章);
—— 更改了“ 原料要求 ”为“栽培基质要求”,并更改了其要求(见第 5章,2007年版的第 5章);
—— 更改了制袋工艺的要求 (见第6章,2007年版的第 6章);
—— 增加了“栽培管理”中,上架排袋、搔菌的要求 (见7.1、7.2);
—— 删除了“栽培管理”中,出菇期、栽培方式的要求(见 2007年版的7.1、7.2);
—— 更改了“栽培管理”中,栽培管理的要求 (见7.3,2007年版的7.3);
—— 更改了采收的要求(见第 8章,2007年版的第 9章);
—— 增加了潮间管理的要求(见第 9章);
—— 删除了采收后管理的要求(见 2007年版的第 10章);
—— 更改了 “病虫害防治” 为 “病虫害防控” , 并更改了其要求 (见第 10章,2007年版的第 8章) ;
—— 增加了菌渣处理的要求(见第 11章);
—— 增加了生产档案的要求(见第 12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古
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古田 县食用菌研发中心、闽江学院、福建拓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芳、袁宗胜、蔡衍山、陈德好、李昕霖、雷银清、郑瑜婷、肖淑霞、汤坤鹏、
施乐乐、肖志勇、陶永新、刘新锐、陈炳智、邓优锦、谢宝贵。
本文件于 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35/T 789 —2023
1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猴头菇栽培的 菇场要求、 栽培基质要求 、制袋工艺、 栽培管理、采收、 潮间管理、 病
虫害防控、菌渣处理 、生产档案 。
本文件适用于猴头菇季节 性袋式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荫棚 muchroom shed
具遮阳、防晒、降温效果的菇棚。
[来源:GB/T 12728 —2006,2.6.11]
3.2
杂菌 weed mould
食(药)用菌培养中引起污染的微生物 。
[来源:GB/T 12728 —2006,2.7.1]
4 菇场要求
场地要求 4.1
场地环境、空气质量 应符合NY/T 2375 的规定;水质 应符合NY/T 391 的规定。
DB35/T 789 —2023
2 功能区设置 4.2
4.2.1 原则
依据控制 有害微生物传播 和生产工艺流程 的原则设置功能区 。
4.2.2 布局
4.2.2.1 堆料场、仓库和制袋区设置在下风口。
4.2.2.2 灭菌区具备高压或常压灭菌设备,并 紧靠制袋区。
4.2.2.3 洁净区分冷却区、接种区 ,冷却区与制袋区相邻。
4.2.2.4 培养区邻近接种区,出菇区远离接种区和 培养区。
荫棚或菇房要求 4.3
4.3.1 荫棚或菇房 洁净、通风, 棚肩高3 m~4 m,地面坚实、平整 、四周有排水沟。
4.3.2 荫棚或菇房内的光照强度为 200 Lux~600 Lux。
4.3.3 栽培架应牢固, 间距 1.1 m~1.5 m; 栽培层架7~8层,层间距25 cm~27 cm,层架宽度100 cm~
110 cm,底层距离地面 25 cm左右。
5 栽培基质要求
栽培基质 应符合NY/T 391 和NY/T 1935 的规定。
6 制袋工艺
制袋与栽培时间安排 6.1
春季栽培:一月中旬 至二月中旬制袋,出菇时间安排在三月下旬 至四月中旬 ;秋季栽培:九月下旬
至十一月上旬制袋,出菇时间安排在十一月中旬 至翌年的一月上旬 。高海拔区域可 适当推迟或提前 。
栽培袋制作工艺流程 6.2
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
技术要求 6.3
6.3.1 栽培袋要求
选用规格( 12 cm~14 cm)×55 cm低压或耐高压 塑料袋,
DB35-T 789-2023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09 09:43: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