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
CCSB16DB6108
榆林市地方标准
DB6108/T73—2023
2023-11-28发布 2023-12-28实施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DB6108/T73–2023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榆林市马合农场、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哲、鱼智、张彦飞、黄天平、王玉芬、李红、李惠霞、思瑞琳、李高名、刘
雪卉、高升成、霍冬霞、田岩、史建国、王亚武、李舒妮、田燕、赵洪、高悦。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
电话:0912-3645472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保宁西路广德巷1号
邮编:719000
DB6108/T73–2023
1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桑黄设施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要求、栽培方式、工艺流程、菌种生产、栽培袋制作、
出黄管理、采收干制、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榆林市桑黄设施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桑黄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桑黄孔菌属1年或多年生真菌的子实体。
4产地环境
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给排水方便,通风良好,交通便利、环境整洁、无污染源。产地环境应符合
GB3095和NY5358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5设施要求
选择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遮阳条件的日光温室和钢架棉被拱棚等设施,通风口设置40
目防虫网,棚室内配备滴灌和喷雾设施,棚膜外设置保温隔热棉被。
DB6108/T73–2023
26栽培方式
一年生桑黄以木屑为主料,选用袋料栽培方式;多年生桑黄以段木为主料,选用段木栽培方式。
7工艺流程
菌种生产——栽培袋制作——灭菌——接种——养菌——转色——出黄管理——采收干制
8菌种生产
8.1菌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菌株),要求菌种纯正,发菌快,菌丝粗壮,生长势强,无杂菌,
无萎缩离壁现象,菌龄适宜,产量高。
8.2生产要求
根据当地不同栽培方式,提前安排母种、原种生产。母种培养基配方按附录A配制,原种培养基配
方按附录B中B.1给出的方法配制。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
定。
9栽培袋制作
9.1栽培袋选择
袋料栽培选用规格18cm×35cm×0.005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段木栽培选用规格25cm×45cm
×0.005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栽培袋质量应符合GB4806.7的规定。
9.2培养基质
主料选择直径5cm~20cm的桑木或枣木,休眠期砍伐。辅料选择棉籽壳、玉米芯、麦麸及石灰、石
膏等。基质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
9.3木屑(木段)加工
9.3.1木屑加工:接种前用粉碎机将砍伐的桑木、枣木粉碎成木屑,木屑大小约为0.5cm左右。
9.3.2木段加工:接种前5d~7d截段,将砍伐的桑木、枣木剔去枝桠,截成20cm长的木段,截口和
木段成直角,并利用劈段机沿截面劈成直径3cm~5cm的小段。
9.4装袋
9.4.1袋料栽培装袋前一天将原料预湿,装袋时加入辅料,搅拌均匀装袋,当天拌料当天装完。袋料
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中的B.2。
DB6108/T73–2023
39.4.2段木栽培装袋前先将木段用水浸透,木段树皮朝外装入袋中,木段空隙用袋料培养基填满,再
用塑料绳系活扣扎紧袋口。
9.5灭菌
高压灭菌温度121℃~126℃,灭菌3h~4h(段木的灭菌6h~8h)。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计时,
灭菌时间20h~30h(段木的灭菌36h以上)。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出锅,搬运至清洁、干燥的冷却室,
袋温降至30℃以下时转入接种室。
9.6接种
在经彻底消毒后的接种室接种,每个栽培袋接种量为50g左右。接种过程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
进行。消毒药品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9.7养菌
将接种的菌袋移入干燥、洁净、通风良好的培养室内暗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
对湿度50%~60%,适时通风,接种后每隔5d~7d进行1次检查,将污染的菌袋包严带出培养室集中处
理。
9.8转色后熟
桑黄菌袋长满菌丝后,温度控制在20℃~30℃,白天散射光照射15d~20d,菌皮变为黄褐色,表
面出现突起的瘤状原基时,即可进行出黄管理。
10出黄管理
10.1割口
菌袋转色后进入出黄棚室。在距菌袋上缘3cm~5cm处割口2个~3个,长4cm~6cm,宽、深0.5cm
以内(段木菌袋还需在底部割口便于吸水)。
10.2摆袋
棚室地面铺设5cm左右净沙,菌袋割口后摆放在沙面上(窝口菌袋口朝下放置),菌袋间距15cm
左右,行距25cm~30cm,菌袋底部埋入沙中2cm~3cm。
10.3搭设小拱棚
摆袋后,按1.5m~2.0m开间,搭设小拱覆盖黑色遮阳网。
10.4环境管理
出黄时保持棚内温度20℃~30℃,以25℃~28℃为宜。棚内采用地面滴灌和空间喷雾保湿,保持
空气相对湿度85%~95%。光照强度以500Lx~1000Lx为宜。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通风20min~30min。
11采收干制
DB6108/T73–2023
411.1采收
袋料栽培桑黄生长至初冬气温下降,不再生长时即可采收。段木栽培桑黄生长期达到2年~3年即
可采收,采收于11月初到翌年4月中旬停止生长期进行。采收时用手捏住子实体底部轻轻旋转采下,
清理表面残留的培养基。
11.2干制
将采收的桑黄子实体放在筛网上晒干或在干燥箱内烘干,冷却后用食品级塑料袋密封保存,避免吸
潮。
12生产档案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详尽完整的记录,并及时归档,档案保存不少于3年。见附录C。
DB 6108-T 73—2023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榆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09 09:43:52上传分享